泉州市政协2021年度重点提案件件精准务实
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收到的599件提案中,有19件经市政协十二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协商确定为重点提案,涵盖应急管理、教育医疗、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五方面,既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也聚焦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心系经济发展 情牵民生冷暖
泉州网3月18日讯(记者 吴丽娇 通讯员 从杨)今年,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收到的599件提案中,有19件经市政协十二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协商确定为重点提案,涵盖应急管理、教育医疗、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五方面,既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也聚焦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翻看委员们的这些提案,不仅建言“言值”高,而且点子精准务实,个个心系经济发展、情牵民生冷暖。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一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立足实际,我市亟须强化、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构建立体式救援体系
民建泉州市委会建议,构建立体式救援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制定并出台社会救援队伍参与救援的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标准;健全规范管理机制,联合应急、民政等部门开展社会救援力量调查摸底,整合社会救援力量;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增强社会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构建统一应急救援 指挥调度体系
台盟泉州市委会同样聚焦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议健全社会应急救援法律保障体系,构建统一的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体系,强化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探索市场化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加强激励奖励和宣传引导等。
完善城乡小微生产 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致公党泉州市委会建议,完善城乡小微生产经营单位消防安全服务管理机制,包括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及监督机制、消防分级管理机制和村(居)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以及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消防管理机制。
多措并举加强 防灾应急和演练
市政协委员章金良建议,针对空袭、地震、火灾等不同紧急状态或灾害,设置不同的场景,制定不同的演练方案,开展不同的演练;发挥网络定位功能,及时发布不同险情的避险指示;增加应对交通事故和洪涝泥石流的避险救援演练;完善场所物资的配备,将直升机纳入演练预案。
■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是老百姓始终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协委员们历年来的牵挂。每年,都有不少委员为此领域“发声”。
及早应对中心城区 小学入学难
民盟泉州市委员会建议,及早应对入学高峰期中心城区小学教育资源紧张问题。科学布局优化配置,测算学位需求,盘活现有教育资源,通过扩建教室、增加班级等方法增加中心城区学位;优化师资结构,做好调剂预案;尝试调整一年级儿童的入学时间。
加强基层卫生 机构建设
民进泉州市委会认为,后疫情时代,基层卫生机构更需提质增效。建议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加速全科医生培养,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调整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内容,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加强医防融合,建立上下联动的社区防控机制。
加快中医药强市 建设步伐
九三学社泉州市委会建议,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步伐。要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创建名老中医工作室,鼓励办好中医药特色专科,开拓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打造泉州中医药城市名片,加强泉州与知名医院或知名医药企业的深度合作等。
医校联合护航 青少年心理健康
市政协委员吴钦旋建议,建立医校联合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即推动医校建立协作工作机制,护航建立心理健康测评信息系统,普及宣传心理保健知识,重点帮扶问题青少年,带动家庭长期参与保障。
■营商环境
优质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将释放出更多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也将吸引更多项目在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致公党泉州市委会建议,要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即强化政府主动服务意识,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出台《政务服务“评价”制度》;便捷服务平台,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充分应用“互联网+”,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硬环境”,同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等。
提升“第三产业”集聚辐射效应
市政协常委黄军红建议,提升“第三产业”集聚辐射效应,立足二产大力发展关联性强的三产服务;打造特色产业服务楼宇经济;加快集聚载体协同联动发展;建立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营造高成长性企业“三创”好环境
市政协委员张招山建议,为高成长性企业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提供环境,即制定培育计划,完善“精准化”扶持政策;加大金融体制创新,培育“黑科技”创新驱动企业;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平台孵化水平;强化人才聚集,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科技创新,助力打造海丝名城、制造强市,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
对接沿福厦泉轴线 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民革泉州市委会认为,实现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的一个重要抓手,是紧密对接沿福厦泉轴线科技创新走廊、沿海科技创新带建设。建议改革创新,积极融入创新走廊建设;继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完善我市上市科创企业储备库;注重引智引业,吸引双创项目落地集聚;加强创新创业资源集聚,打造众创空间“升级版”;倡导鼓励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机制等。
提高纺织服装制造业 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市工商联认为,我市的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着由“大”向“大而强”的转型,应不断加快纺织服装制造智能化数字化的进程,让“智能化”融入企业订单、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等的每一个环节。建议将纺织服装数字化转型列入泉州数字化建设重要内容,引入和培育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如何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市政协委员刘海舟建议,全力打造若干泉州本土科技创新领域的“大院大所”和“百年老店”;集聚项目资源,形成政策支持合力;探索实行重大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完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优化完善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
争创国家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
市政协委员杨学太建议,争创国家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创新中心战略支点。即将国家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列入市政府重点项目和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面向未来、功能完善、要素共享的国家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大楼;给予专项资金与人才政策扶持;出台政策,支持研究院全国乃至全球高校、院所、协会合作,探索人才、技术、设备、数据共享。
■乡村振兴
眼下,“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一系列新举措。今年1月,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超越的‘三农’基础”。
创新农产品营销新模式
民建泉州市委会建议,创新农产品营销新模式。即深挖价值,开发产品情感连接;塑造场景,创新产品营销模式;整合资源,建设产品龙头企业;连片开发,鼓励农民参与经营。
加快智慧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要支柱。农工党泉州市委会建议,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政策,鼓励多元化、适宜本地发展的智慧农业模式加强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并大力发展溯源应用与电子商务。
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市政协委员陈荣顺建议,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即制定农业精深加工发展规划,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挖掘农副产品价值,延长农业产品产业链;鼓励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
推动农村农业数字化转型
市政协委员林海云认为,乡村振兴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不能缺位。建议加大数字农业发展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应用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引导鼓励多方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等。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