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辰储能首席技术代表潘纬韬:聚焦“双碳”战略 抢抓储能赛道爆发机遇
昨日,厦门海辰储能首席技术代表潘纬韬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华大讲堂”第99讲活动上,带来了以《行稳致远 锂电储能的生态和未来》为题的专题授课,对“双碳”目标下锂电储能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介绍。□记者 游怡冰
观点1 储能规模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潘纬韬介绍,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推进,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入网比例将大幅提高,这也为储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十四五”“十五五”国家战略的关键一环,改变传统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安全、打造世界级能源影响力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引领全球,光伏产业市场占有率、产业链发展全球双领先,2022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超过260GW,其中九成以上的组件来自中国企业,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超过330GW。与此同时,中国的储能产业技术、产业链同样是全球双领先,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中中国占比超九成。
目前,全球储能产业高速发展,面对这个规模超万亿的市场,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其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新一轮电气化革命是两个重要抓手。
观点2 储能行业对供应链协同依赖度高
潘纬韬表示,从整体行业看来,目前,电池企业竞争的核心是“朋友圈”,电池企业发展依托于供应链的协同,所以区域内的产业链条是否完整对于发展至关重要。
储能技术分为电化学储能、热储能、机械类储能、电磁储能、氢储能,根据各自的优缺点有相应的应用范围。其中,锂电储能的生态圈包含了电池制造、系统集成、应用场景和电池回收等环节,完整的产业链还包括上下游的材料、设备、硬件、软件平台等相关行业。
观点3 储能赛道蕴含许多机会
潘纬韬介绍,技术已成熟的磷酸铁锂电池,因为安全性高、寿命长、成本更低,成为储能领域的主力产品。目前,锂电设备正向自动化、高精度、数字化等方向演进,头部企业集成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持续加强。同时,国产化替代也在全面推进中。
储能不同于动力电池,并且未来也会和动力电池越来越独立,储能行业也前所未有地需要一款专为储能应用量身定制的电池产品出现,所以大家可以对锂电的供应链、赛道细分、成本构成及计算方式、应用场景和未来趋势做深入了解,抢占储能赛道发展先机。
观点4 储能行业正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迈进
潘纬韬表示,当前,储能行业是政策驱动型,未来发展方向为市场驱动型,要顺利实现发展模式转换,需要解决成本与商业模式两大问题。
当前,储能的热点技术是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今年是钠离子电池商业化的第一年,目前来看各大厂商采用的技术路线不甚相同,随着未来三年的竞争将会得出相对最优的发展路线。固态电池目前处于技术开发阶段,在由半固态转全固态路径中,预计2025年将有第一代成熟产品问世,2028年左右才能有较为成熟的市场。液流电池在长时储能端应用具有天然优势,2022年已有多个液流储能项目并网投运,预计2025年会有大规模装机。氢储能的特点是周期长、容量大、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少,但目前全产业技术复杂且不成熟,造价成本高,预计2025年才能形成一定规模化市场。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