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泉州医声»正文

上课频繁打盹 吃饭时也会突然睡着 九龄童秒入睡竟是得了罕见病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4-03-22

“白天不懂夜的黑,睡神不懂我伤悲。”不少人都有睡眠方面的问题,而在大人眼中“好吃好睡”的孩子们,其的睡眠问题有时易被忽视。泉州9岁男童小斌(化名)有个特别之处,不仅上课总爱打瞌睡,在吃饭玩耍时都能“一秒入睡”,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患上了罕见病——发作性睡病。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宣传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医生提醒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睡眠习惯,及时关注青少年儿童的睡眠障碍。

“睡不着”的困扰

初中女生偏科明显 开学后焦虑睡不着

新学期开学一段时间后,14岁女生小丽(化名)因为夜不能寐,求助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学习困难门诊。她告诉医生,自己总是躺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入睡,但是凌晨四五点就会无故醒来,之后就难再睡着,白天上课无精打采,算下来一天就睡了三四个小时。

医生询问得知,小丽文科较强,政治常考满分,但理科却总不及格,父母很看重她的学习,便安排她参加补习,但收效甚微。小丽性格乖巧,人际交往不错,但学习偏科给她造成很大困扰,临近开学,她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愈加担忧,导致自己睡不着。

医生:留心情绪问题 创造适宜睡眠环境

经检查,小丽有中度焦虑和抑郁,情绪问题导致了睡眠障碍。医生给她和家长都做了心理行为指导,同时安排她定期做心理咨询,睡眠问题逐渐改善。

“孩子睡不好,对生长发育、专注力和情绪都有影响。”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儿科学硕士黄惠玲指出,培养儿童良好睡眠习惯至关重要。婴儿时期就要培养规律睡眠时间,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表,让孩子按时睡觉和起床,饮食、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都建立稳定的生物钟。

儿童时期创造适宜睡眠环境,让孩子对自己卧室感到安全和舒适。睡前适当的放松活动,如阅读故事、听轻音乐或柔和按摩,帮助孩子放松心情。睡前避免进行刺激性活动,如玩电子设备、观看刺激的节目或剧烈运动,避免吃过多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如要喝奶,最好间隔 1小时以上。日间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孩子消耗体力和促进睡眠。

不受控制地犯困、秒睡,发作性猝倒如同“断电”,是典型的发作性睡病症状,家长要多注意,并留心孩子情绪问题,一旦发现异常,要尽早带孩子就医,排查病因。

“爱睡觉”的罕见病

“发作性睡病”作祟 动不动“一秒入睡”

“医生,你帮看看,这孩子怎么老是上课打瞌睡……”日前,父母带着上小学三年级的小斌来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学习困难门诊就诊。

经了解,小斌从上三年级开始,上课频繁打盹,影响学习成绩。有时上午第一节课打瞌睡后,到第三节课又睡着了,而且小斌在别人看来“睡眠太好”,眼睛一闭立即鼾声响起,简直是“一秒入睡”。

父母觉得这是学习态度问题,认为小斌不爱学习只想睡觉,上课注意力太不集中,对此经常苦口婆心劝导他,甚至指责打骂,但情况没有改善。

更令人费解的是,小斌不光上课爱睡觉,有时正吃着饭,他就把头趴下去了,甚至在和朋友打扑克玩游戏时也能突然睡着,还打鼾,直到被人叫醒。

经检查,小斌身高发育正常,但体质指数(BMI)高达24kg/㎡,属于肥胖,结合神经电生理及心理行为检查,医生诊断小斌没有学习障碍,而是出现睡眠障碍发作性睡病。

“这是一种罕见病,孩子真的是‘一秒入睡’,不是装的。”黄医生介绍,经沟通了解,小斌白天经常“秒睡”,晚上却睡不好,容易夜醒,一晚上会莫名醒来三四次。

医生:除了药物治疗 建议日间规律小睡

通过规范药物治疗,小斌的病情得到控制,但还需长期随访。

黄医生介绍,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全球公认的罕见病,公开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各地区患病率从0.00023%到0.05%不等,我国高峰发病年龄低于10岁,发作性睡病1型患者通常伴有肥胖。临床上以日间过度思睡、猝倒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特征。患儿在白天会出现日间难以克制的困倦欲睡或非预期的入睡,在晚上则经常出现睡眠不安,反复睡眠中断,觉醒次数增多和觉醒时间延长等。

黄医生称,发作性睡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遗传、免疫和感染都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诊断通常需要结合详细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发作和提高清醒时间的质量。病情久拖不治,可能造成认知功能损害,常表现为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和持续注意力缺陷。

“除了药物治疗,也建议小斌在课间趴着睡一会,减少课堂上思睡,提高听课质量。”黄医生介绍,规律的睡眠时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日间安排特定时间小睡2到3次,每次15到20分钟,对缓解日间过度思睡和提高警觉性有明显效果。可以选择周末节假日重点培养患儿小睡习惯,学龄期患儿尤其要重视午休。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