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 项链 高跟鞋 火焰烧出“琉”光溢彩 灯工玻璃体验“出圈”
浮光流影,璀璨夺目。玻璃烧制的首饰,色泽剔透,在阳光下显得精致又梦幻;玻璃制成的花朵与树木,细腻的造型和灵动的细节,就像为大自然定制的写真;结合实用性的创意玻璃陈设,让家居生活多了一抹光……在泉州,手作又有了新玩法,灯工玻璃DIY进入市民的视野。
玻璃花灯
精美的玻璃高跟鞋
玻璃项链吊坠
手作界又有新玩法
体验门槛低易上手
在中心市区新路埕的一家玻璃艺术工作室内,一对一的体验课程正在进行中。在灯工火枪下,一片片玻璃叶子浴火而生,精致剔透,煞是好看。在工作台旁的展示柜上,各式各样的灯工玻璃作品在灯光下流转着璀璨的光泽,玻璃杯、镜子、发簪、项链、手串、戒指,还有不同造型的摆饰……为前来体验的市民打开了玻璃手作“新世界的大门”。
提起玻璃,大多数市民会想起玻璃瓶、玻璃杯、玻璃窗,鲜少将它与艺术联系在一起。说起灯工玻璃,大家更是不熟悉。灯工玻璃是通过气体燃烧的火焰高温加热玻璃管或玻璃棒,再用钳子等工具使之塑形的一种工艺,在中国也被称为“料器”,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之所以被称作“灯工”,是因为用火焰加工就像用灯在加工一样。灯工工艺也被称为“火中的雕塑”,玻璃料在高温下变得柔软,可以被塑造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品。
打开灯工火枪,手持玻璃料慢慢地匀速转动。在高温下,玻璃棒被烧成了橙色,由坚硬变成麦芽糖一样的柔软质地,利用工具拉伸、塑形,再将部件熔合,一套行云流水的手法之下,原本寻常的玻璃材料拥有了精致的新生。玻璃艺术工作室负责人陈墨告诉记者,这两年,国内大部分城市出现了灯工玻璃体验店,尤其在上海和景德镇,灯工玻璃已经“出圈”。灯工玻璃的体验门槛比较低,好入门,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手作爱好者。“泉州目前有2家,一家在市区,一家在晋江。平时,不仅有泉州本地客人,还有外地游客提前预约来体验。今年春节期间,平均每天就有20位左右的客人。”
对于刚入门的体验者来说,杯子和首饰是最容易上手,也最受欢迎的项目。颜色丰富的玻璃戒指在灯光下流淌着炫目的光芒,镶上花朵、蝴蝶、爱心等形状后更显精致,还有龙年主题的龙龙戒指,看上去呆萌可爱。蝴蝶、叶子、海豚、蘑菇等造型项链和发簪,以及五彩玻璃珠串成的项链也很受欢迎。透明的、渐变的、幻彩的……造型灵动的作品在光线下如梦如幻。
“戒指、吊坠之类比较简单的作品,一个小时能够做出3—5个。一个戒指一般只要十来分钟就能完成。”陈墨说,玻璃饰品的硬度其实和翡翠差不多,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脆弱”。
五彩玻璃珠
玻璃蝴蝶
玻璃戒指
玻璃艺术创意无限
衣服和包包也能制
“春天的阳光和微风温温柔柔,新作的蝴蝶灯罩也微微晃动,仿佛下一秒就要解散各自飞走。”之前,陈墨创作出了一款玻璃蝴蝶灯罩后,蓝色的蝴蝶就像暂栖在水晶斑的风铃灯罩上,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在社交平台上发出照片后,很快就获得了数千个网友点赞。她还烧制过一款由粉、紫、蓝、黄等花朵组成的“属于春天的灯罩”,获得了上万的好评。
云朵形状的高脚杯、水母吊灯、玻璃“魔镜”、玻璃甜品小屋、包包、高跟鞋……陈墨将自己喜爱的梦幻元素融入创作中,并结合了实用性,为灯工玻璃引来了更多粉丝。时而柔软顺滑,时而坚硬脆弱,玻璃材料能够在固态和液态间来回转换的特质,给予灯工玻璃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更多的可能性和延展性。在火焰中,如水般柔软的玻璃材料“浴火重生”,被塑造成各式各样灵动的造型,或温柔或大气,或天马行空。而材料丰富的色彩与通透澄明的质地,则为其穿上了美丽又梦幻的外衣。
玻璃艺术家们赋予了玻璃新的生命。美国著名女性艺术家凯伦·拉蒙特将玻璃做成了礼服。半透明磨砂质地的玻璃礼服呈现出宛如布料一般的纹路,在丰富的层次下,每一个褶皱都细腻精致,散发着女性独有的优雅和柔美气息。这份温柔气质与玻璃本身坚硬材质的融合,展现出了刚柔并济的女性魅力。法国小众时尚品牌Coperni和艺术玻璃器皿品牌Heven共同打造了联名款玻璃包。在玻璃吹制技术下,镜面和渐变的效果让包包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并一度风靡时尚圈。
在家居生活里,玻璃也以创意的姿态更多地参与其中。25厘米的有机玻璃管内置了LED光源,还加入了烛光模式,既能当台灯,还能营造出烛光摇晃的浪漫感。不过,这个看似玻璃灯的产品主要功能可不是照明,而是玻璃音响。意大利玻璃家具品牌FIAM设计了第一张完全由单一弧形玻璃元素制成的扶手椅,通过特有的切割与弯曲玻璃工艺,让一片12毫米厚的玻璃一体成型。
在国内,随着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灯工玻璃也激发出了创新的活力。去年,“00后”湖南男孩何洋用灯工玻璃技艺做了多个城市的市花。洛阳的牡丹、哈尔滨的丁香、杭州的桂花、拉萨的格桑花……玻璃打造出的花朵精致又灵动,何洋计划做出中国600多个城市的市花,让更多人感受到灯工玻璃的魅力。
体验玻璃手作
全部创意玻璃手作都靠这把灯工火枪创造出来
灯工玻璃制作工具
玻璃艺术历史跨千年
玻璃首饰曾是奢侈品
“璆琳”“琉璃”“药玉”“水精”“瓘玉”“料器”……玻璃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的两河流域,在中国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记录玻璃的文献是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其中将玻璃称为“璆琳”。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中提到,“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这是“琉璃”的名称第一次出现,并开始被广泛运用。西晋时期的《穆天子传》中称玻璃为“药玉”,东晋葛洪《抱朴子》中称玻璃为“水精”,《元史·百官志》中将玻璃称为“瓘玉”,明代《格古要论》中将玻璃称为“罐子玉”,明清时期则将玻璃器称为“料器”。
说起中国玻璃艺术,要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以前。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中国自制玻璃工艺从出现到走向成熟,并被当做奢侈品用于装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上就镶嵌有半透明内含小气泡的蓝色玻璃,吴王夫差剑上也嵌入了透明的玻璃块。中国发现的早期玻璃以珠子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173颗蜻蜓眼玻璃珠。战国蜻蜓眼还被称为随侯珠,在《庄子》《墨子》等战国文献都曾出现过,并与和氏璧等多种当时的珍贵物产并列成为珍宝的代表。
到了汉代,玻璃的生产和使用很广泛。汉武帝“起祠神屋”时,门窗就用了玻璃。赵飞燕居住的昭阳殿则“窗扉多是绿琉璃,亦皆照达,毛发不得藏焉”。玻璃也开始被做成首饰,如耳珰等,并常被作为镶嵌件嵌在器物上。西汉时期的随葬品中,出现了玻璃衣、玻璃九窍塞、玻璃晗蝉、玻璃握玉等。此外,我国考古最早发现的国产玻璃器皿也出于西汉时期,是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玻璃盘和玻璃耳杯。
玻璃瓶、玻璃碗、玻璃酒杯在生活中大量出现是宋代。当时,玻璃器皿多用于宴席等隆重的待客场合。在宋代的文献和绘画作品中,也频繁出现玻璃器皿和玻璃装饰物。玻璃钗、玻璃簪、玻璃手镯等也开始流行。
在中国古代的玻璃发展史上,清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康熙时期,宫廷玻璃厂开设,雇佣多名欧洲玻璃工匠作为指导,专门为皇家制作生活用品、陈设等器物,除了杯、碗、盘、瓶等,还有笔筒、鼻烟壶、香炉等,甚至还制作了玻璃眼镜。当时,宫廷玻璃厂已经能够生产十多种单色不透明玻璃。在清代,玻璃窗也在宫廷中广泛运用。
在古代,玻璃可是比黄金还难得的“奢侈品”,灯工玻璃自然也被运用到了首饰制作中。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埃及人就已经将玻璃制作成饰品。蜻蜓眼玻璃珠串饰、战国黄色玻璃耳珰、汉代蓝玻璃串饰、唐代的彩绘玻璃手镯、宋代极简风玻璃发簪、明代的“药玉佩”、清代玻璃帽花……带着奇光幻影的独特魅力,玻璃首饰展现出了缤纷美感。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