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正文

从“三无”贫困村到全国和美海岛 日出海岛波光粼 秋季惠屿别有情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4-10-18

周末去哪玩?推荐一个又近又好玩的去处——泉港惠屿岛!秋风微拂,金灿灿的阳光洒在微波之上,波光粼粼,秋季海岛的魅力不在傍晚,而在早晨。20元的轮渡票上岛:曲径通幽的石板路里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牧海田园的渔排里活跃着鲍鱼、海鱼等鲜味等你来捞;退潮后滩涂上挖小海鲜,别提多有趣了……哦,浪漫又出片的彩虹水桥绝对是最具秋韵的海岛风;晚上的篝火是走心局,伴着星空和跳跃的火苗,与相伴之人说说心里话,是海岛赠予的“甜品”,供旅人整理心情和思绪……

由泉州晚报社、中国邮政泉州分公司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大篷车”第三站开进泉港惠屿岛,领略海岛风情新变化,探索惠屿文旅新发展。

 



 渔排上,抓鲍鱼、挖海蛎

 



 沙滩游艇趣味无穷

 



 沙滩篝火和烟花,给你一个浪漫之夜.

 



 彩虹水桥,海岛网红“打卡”点之一。

石板路上感受岛民的用心与诚意 百年古井旁领略不凡历史

秋季,您可以选择下午上岛,先领略一下岛内历史风情。“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下了轮渡,惠屿岛的热情,从入岛的桥上便已开始。陆岛交通码头的栈桥上,每个石墩上都刻一个字,远远望去便拼凑成一句迎客词,只有同样有心的人才能发现惠屿人的用心。

“邂逅惠屿”首迎八方客的便是惠屿人的主心骨——“党建+”邻里中心。别看得它只是一个村级服务中心,在惠屿人的心里,它正像一座“桥头堡”屹立在入岛最显眼处,成为海岛发展的“指路明灯”。

要知道,2平方公里的惠屿岛有人口1400多人,但在2000年,这里还是一个生活无水、起居无电、出行无路的贫困村。2003年,村党员干部战严寒、斗酷暑,肩挑畚箕、手推斗车,开荒辟路,争取投资800多万元落地“八大帮扶项目”,贫困的海岛才渐渐有了现代的模样。村里发展有了“起势”之后,村干部不仅带头探路发展,党支部还鼓励村民扩大生态养殖,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海岛实现通水、通船、通有线数字电视后,村干部便想着要把海岛的美景介绍给更多的人,发展文旅产业。

过了“党建+”邻里中心和党恩广场,便踏上了1公里多的石板路。石板路数千块石板是把泉港石化安控区拆迁的石头房的条石搜集起来,一块块运进岛内,再一块块精心铺上的,每日只能铺三四米,铺了近一年才铺就的“忆乡路”。走在古朴静谧的忆乡路上,甚至不敢太用力,生怕破坏了惠屿人的用心与细致。

“2009年之前,我们还要挑水喝,只有这口井的水能喝,每天都得来这里排队打水,经常要排到晚上。所以才说‘打水不怕遇到鬼,就怕遇到人。’”“忆乡路”上的第二站便是神井甘泉,这里承载着海岛人最刻骨铭心的历史。据了解,这口井始建于清朝,除初一、十五略显咸涩外,其余时间都清甜可口。2009年,海岛跨海引水工程通水,岛民迎来了“自来水”时代,此井渐失其用,岛民仍视它如文物般珍贵,以此提醒后人“饮水思源”。

体验打捞乐趣品新鲜海味 邮政助力期待惠屿文创

次日的清晨,沿着石板路一路向前,“镜天映海”是海岛为爱拍照的游客准备的“海天一镜”,再往前“圣蛙石”是惠屿人独有的信仰,据说有求必应。石板路的尽头便是碧海蓝天,如果你起得早,赶个日出也不错,如果实在起不来,待太阳挂上了,晒着暖阳再去逐浪,既不会冷也不会热,是另一番趣味哦。在这里涨潮时可以沙滩戏水,可以游艇狂飙;退潮时可以脚踩滩涂,去赶海、挖海蛎、捉螃蟹,这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应该是不可多得的体验吧。

玩饿了,就到渔排上,6000多格的网箱养殖,鲍鱼、小管、海虾,想吃啥就捞啥,3家餐厅等着为你加工食材,从海里到饭桌仅几米距离,再没有比这更新鲜的了。吃完饭,在海边和暖阳一起散个步。夜晚,当月光和星光一起亮起时,篝火或者烟花会择机来相伴,给你和同行人一个浪漫之夜。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如今惠屿岛已获评“全国和美海岛”。值得期待的是,本次“乡村振兴大篷车”之旅,也为惠屿岛迎来文旅助力。“过去,我们为岛民做的是邮快合作,把岛民各家的快递通过电商平台汇总到邮政,再统一送到岛上的邮政便民服务驿站。接下来,会进一步深度合作,利用邮政的国家名片、邮票、明信片等载体来助力惠屿岛的文旅发展。”泉州邮政泉港分公司总经理颜坤竑介绍,本次乡村振兴之旅挖掘了惠屿岛的文旅潜力,接下来,公司还会联系邮政咖啡、手绘地图制作团队为惠屿岛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和惠屿文旅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