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宋船:沉睡700年 风云50载】④泉州湾宋船船主之谜
泉州湾宋船出土的木牌签,有96件之多。牌签上墨迹可辨的88件,有写“记”“幹”“工”“郡”等,涵盖了人名、地名、商号、货名的意义。这些来自宋代的字迹,既包含信息量极高的与南外宗室有关的“南家”,与航海有关的“丘碇”,与外国人有关的“哑哩”等,以及还有“王美”“小陈”这样普通而亲近的人名。
关于泉州湾宋船的船主,自其发掘之后便是学界首先考虑解决的重大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泉州湾宋船船主的研究,将焦点聚集在“南家”、“南家记号”的解析,各种争论比较多,意见不一。
南家和朱库国记
宋船的三种船主之说
宋船里头的“南家”、“南家记号”牌签,在船中被置于两处。“南家记号”的一支货签杂在第十三舱。“南家”的十七支货签,有十六支在第六舱,一支在第五舱,两舱紧挨在一起。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高华认为,“南家”是金、元两代北方人对南方汉人的鄙称。其时元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政策必然已在泉州地区推行,把原泉州的当地海商称为“南家”,也是不难理解的。
对此,厦门大学庄为玑、庄景辉二位教授认为“南方汉人”缺乏历史根据。他们在《泉州宋船木牌木签考释》指出,永春德化的香业,至今仍称来自南洋的香料为“南路货”。从南洋进口的货物称为“南路货”或“南货”。贩卖南货的商家,往往称为“南家”。木签“南家”即是一家专门贩卖南洋货物为业的商店名称。
林幹水记
1989年,厦门大学历史系傅宗文教授在纪念古船出土15周年之际,撰写研究文章认为,后渚古船系宋季海船,其牌签文字展现了南外海船之船上人员的结构图,南外宗正司的官员事实上转化成为海船的官纲纲首,海船具有完全官营的性质。
傅教授首先排除“南家”为南方宋人的说法,其次指出唐宋以来,泉州不曾发现有南姓人口。第三,朝廷议事或行文时,常省称南外宗正司为“南外”。而州军政府尊称“郡家”、“州家”等,泉州居民或南外宗正司所属官吏,当然可以仿效尊称南外宗正司为“南家”。
“哑哩”的木牌签
安郡牌签
傅宗文教授的结论是:“南家”牌签特多(共19件,占可辨认牌签26%)。证明该海船主要货物归南外宗正司所有,与其他有关牌签统筹考察,可信该海船系以南外宗正司为船主,联合所属宗支房派集团经商的回舶。
对于以上三种船主之说,泉州市鲤城文史学会执行会长林建强在《泉州湾宋代海船若干问题综述》认为,傅宗文教授的南外宗正司为泉州湾宋代海船之船主的论证,总体来说相对具有合理性,且论据也较为清晰。
贝壳
航线考证为南洋诸岛
那么,这艘官方营运的宋船从哪里返航?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学界经过多学科的全面研究,其中,在古船的船底挖取附着动物和钻孔动物标本,与船舱里出土的贝类一起整理鉴定得到了科学的依据。
根据这些贝类的种类、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等科学分析的结果推定,得出了一致接受的结论:泉州湾宋船从泉州出发,航行于南海等海域,很可能是从位于现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三佛齐返航的。
《泉州湾宋代海船挖掘和研究》有关出土海船的几个问题提及,泉州在宋元时期与海外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70多个,对于出土的这艘海船沉没前的航行范围,倾向于自泉州启航,经过万里石塘至占城,再由此转往三佛齐(印尼巨港附近)、爪哇、渤泥、麻逸等地。
这艘700多年前的宋代海船,曾一路穿过南洋诸岛,带回了上至王公贵族的“奢侈品”,下至寻常百姓的“生活品”,它们被以牌签标注分门别类,在归航路途中陆陆续续地装卸和交易。
以上供图来自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相关研究史料及结论参考泉州市鲤城文史学会执行会长林建强《泉州湾宋代海船若干问题综述》,特此致谢!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