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港,何以能?
汽笛长鸣,巨轮启航。8月17日,泉州港石湖作业区,搭载上千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海河口”轮劈波斩浪,驶向欧洲。这不仅是中国智造的远航,更是泉州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一举创下五个“首次”!与此同时,一组跃动的数据同步印证着港口的澎湃活力:1至7月,泉州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67%,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劲增18.62%,两年来持续保持双位数高速增长。
整车远航欧洲的突破与亮眼数据的支撑,清晰标注着泉州港承袭宋元“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基因,正以“现代港口经济强市”为航标,奋力实现从历史名港向现代化、高质量、综合性国际港口的华丽转身。刺桐港,这座千年古港,何以能在新时代续写链接全球的壮阔篇章?何以能破浪扬帆,实现辉煌再启航?其澎湃动能,源于汇聚时代潮头的三大核心力量。
布局定力,是泉州港口锚定目标、行稳致远的“航标塔”。古港复兴,离不开科学前瞻的顶层设计与坚定有力的执行。今年4月印发的《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以144项具体任务覆盖港口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流程,为未来三年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与任务书。锚定“现代港口经济强市”,泉州港口经济增加值已历史性突破2000亿元,昂首挺进中国海港城市第一梯队,这份成绩单彰显了泉州举全市之力发展港口经济的决心与效能。方案聚焦全球航运网络拓圈重塑(加密航线、拓展覆盖)、临港产业补链强链(吸引高端制造、强化供应链韧性)等核心任务。这些系统性举措的深入实施,将全方位提升港口的辐射力、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振“东方第一大港”雄风奠定磐石之基。
创新动能,是泉州港口提升能级、转型升级的“推进器”。迈向高质量发展,泉州港口的锐意创新深刻重塑着港口经济业态与服务模式。向内陆腹地延伸,“抚州—泉州”海铁联运班列的开通,打通了闽赣中部新通道,成为探索沿海港口与内陆高效联动、拓展经济辐射半径的创新实践。在集疏运体系上,全省首个央企(国家管网)与地方民企(宏海石化)管道互联互通项目投产,构建起“港口—管道—公路”无缝衔接的成品油联运新体系,显著提升物流效率与安全性。在服务能级方面,肖厝港区实现直接进口小麦业务“零的突破”,推动港口向涵盖全球主要粮食品类的综合性进口枢纽迈进,抗风险能力与竞争力持续增强。面向未来,《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更将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置于关键位置,为持续的模式创新提供坚实基座。
侨脉引擎,是泉州港口链接世界、破浪前行的“乡愁纽带”。“十户人家九户侨”,泉州拥有约千万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乡亲。这座古港,是无数侨亲祖辈扬帆闯海的起点,是他们心中永恒的“灯塔”与乡愁所系。如今,港口能级的跃升,特别是中国智造“新三样”从泉州远航世界各地的突破,通过新闻、朋友圈瞬间传遍五洲四海。海外乡亲在云端见证,纷纷为刺桐古港的华丽转身热情点赞。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与期许,正转化为家乡深化侨务合作、赋能港口发展的强大动力——泉州积极构建全国首个面向华侨的跨境电商平台“侨易邦”,在东南亚设立集采中心和海外仓,织就一张覆盖全球的商贸资源网络。以港为媒,侨胞的资本、信息与市场网络深度融入家乡建设,为泉州港口拓展国际航线、集聚货源、创新服务注入了独特的“侨”动力,实现了精神家园与商业价值的同频共振。
从“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宋元盛景,到“新能源汽车启运欧洲”的现代图景,泉州港口凭借其布局定力擘画未来蓝图,以创新思维重塑港口业态,用全球视野链接“侨”力引擎。我们坚信,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东方第一大港”,正以崭新姿态驶向复兴新航程,必将重现“万商辐辏”的繁荣盛景,谱写璀璨夺目的向海图强新华章!
责任编辑:苏慧敏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