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携手 以创新与合作共护世界遗产 圆桌讨论嘉宾发言摘录
昨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洲世界遗产能力建设研讨会上,国内外嘉宾围绕“数字创新促进遗产保护与管理”“世界遗产教育与高校合作”“代表性不足的非洲国家潜在提名项目”等主题开展热烈讨论、分享经验。

圆桌讨论—代表性不足的非洲国家潜在提名项目
讲好“非洲故事” 提升申报质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级独立顾问、非洲世界遗产基金会前执行主任(贝宁) 苏艾伊布·瓦里苏
非洲国家如布隆迪在进行世界遗产申报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能力建设与标准对接等关键问题。不应过度追求申报数量,而应深入研读公约标准,着力提升申报文本质量,并加强遗址的日常管理,以满足评审要求。
申报的核心在于“讲好非洲故事”,无论是安哥拉正在申报的坟墓遗址,还是其他国家申报的森林遗址,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展现自身独特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叙事。这些故事是当地居民与部落建立家园、塑造文化的根基,也是遗产的真正价值所在。
此外,加强与中央政府的合作至关重要。国家层面的支持能为申报工作提供宏观视角和必要资源。
中非可以深入遗址开展联合研究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讲师 多纳修斯·卡曼巴
我认为中非在世界遗产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高校合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非洲的大学可以深入遗址开展联合研究,共享研究成果。设立合作基金是一种有效方式,唯有具备相应条件,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研究合作。
在文化遗址领域,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使用是我们避不开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与技术共存,我们需要借助技术实现遗址数字化。然而在非洲地区,特别是坦桑尼亚,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因为这些数字的工具、技术价格很昂贵,成本是一个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争取资金支持,配备必要技术设备,这样才能确保相关技术的有效运用。
技术的使用也特别重要,或许中非大学之间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数字化保护大型遗址与濒危物种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遗产高级专家 霍西娅·万德里·姆万吉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正积极运用3D扫描技术保护大型考古遗址。对于面积达40公顷的大型遗址,传统方法难以全面记录。通过3D扫描,我们不仅为遗址建立完整数字档案,更重要的是,即使遗址因战争或自然灾害受损,这些数据也能确保珍贵信息得以保存。目前,该馆已与南非开展合作,共同推进遗址数字化项目。
在自然遗产保护方面,肯尼亚创新运用摄像机陷阱监测濒危物种。我们特别关注夜间活动的动物,通过影像记录其行为模式,确保它们在遗址内得到更好保护。
在公众参与方面,博物馆开发了专属应用程序,鼓励当地居民通过APP记录和上传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常出现在居民区,这款APP让民众成为物种监测的参与者。同时,博物馆在14个遗址地推出融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光影秀,每周末通过沉浸式体验向游客展示文化遗产。
北大推动遗产保护跨国合作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光涵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提供文化遗产领域的硕士学位教育,课程设置侧重于考古学。我们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与遗产地现场的工作室合作,针对其具体需求(如申报世界遗产)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
我们的另一项关键工作是利用国际平台促进跨国、跨学科的联系。我们正致力于将北京大学的考古学科与非洲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这种联系反哺学科建设,并助力于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申报工作。
我认为有效的国际合作,特别是支持非洲项目的前提,是深入的相互了解。中国的学者和高校必须首先了解非洲伙伴的真实情况和具体需求,才能提供切实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设立研究奖学金、支持基础研究与申报工作、提供多样化的短期专业培训等方式搭建合作基础。
希望与非洲同行建立联合实验室
●北京大学副教授 宋峰
在已有上游程序的基础上增设“预评估”环节,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值得深入反思。当前申报的关键挑战在于标准的适用与阐释,《内罗毕成果文件》是世界遗产事业的重要进步,因其根植于非洲大陆的保护实践。
未来将有大量申报,尤其是非洲遗产,会涉及标准六(与具有突出普世意义的事件、活传统、思想、信仰、艺术或文学作品直接或实质相关的遗产)。针对此,必须革新现有的评估体系。目前依赖物理性检测的真实性评价方法对于标准六而言是不足的,甚至受到诟病。因此,亟需引入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建立一套补充性的、更符合该类遗产特质的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深入的社区研究。
我希望与非洲同行共建联合实验室,重点研发适用于非洲遗产(尤其是大量依赖标准六的遗产)的新评价体系与方法,以助力非洲故事的讲述,切实推动《内罗毕成果文件》精神的落地,并支持非洲的申遗实践。
责任编辑:苏慧敏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