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传统产业»正文

博士团队与泉企“双向奔赴”攻破产业痛点——一次揭榜促成鞋模设计数字化

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5-10-22

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赛上,由中科丰阳(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丰阳”)发布的“鞋模数字化设计中的几何建模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被福州大学江梦茜博士团队成功揭榜,成为“企业出题,博士解题”的典型案例。

这场跨越科研与产业的合作,源于企业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与科研团队成果落地的强烈诉求,而大赛平台则为双方搭建了精准对接的桥梁,让创新人才与产业资源实现高效联动。

转型之困 传统建模的高度人工依赖

记者走进中科丰阳3D打印车间,封闭的打印舱内,均匀铺展的金属粉末上,多束激光按照设计程序快速移动。工作屏显示,鞋模高101.7毫米,层厚0.03毫米,共3400层,已打印1529层。在三楼的研发部内,开发经理黄民黎正运用公司与江梦茜团队合作研发的软件系统进行3D模型设计,短短十几分钟,一张精细的3D鞋模图案便呈现在显示屏前。这样的高效设计场景,在过去依赖人工建模的阶段几乎无法实现,而一场从人工建模到数字化建模的技术革命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传统鞋底制造主要依赖于人工方式的模具制造,其流程包括设计阶段、建模阶段、模具制造以及试制与测试。在这个过程中,鞋底的三维CAD模型是连接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桥梁。现有鞋底的三维CAD模型设计仍以人工建模为主,开发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复用率低,且高度依赖人工经验,无法满足实际生产及高效、精准、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中科丰阳副总经理郭培清坦言,如何摆脱依赖人工建模的弊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鞋模数字化设计,是鞋模制造企业向数字化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

解题之道 校企协同研发全链路智能方案

正是这份迫切的转型需求,让中科丰阳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赛上发布了技术需求榜单。江梦茜与团队在人工智能及其落地应用的项目开发与管理方面具备丰富经验,期盼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的方案。

企业与高校团队的双向需求让合作成为可能——中科丰阳与福州大学成立研发中心,针对鞋模制造行业的核心痛点,江梦茜团队为企业提供首套“设计—优化—部署”全链路智能解决方案,方案创新性融合生成式AI、微分几何,达成三大核心指标:建模时间≤5分钟、关键部位误差≤0.3mm、支持可调参数的秒级响应。企业与团队合作研发的全球首款“几何—物理—AI”深度融合的鞋模设计智能生成引擎,实现从足型、2D线条输入到三维CAD鞋模的全流程自动化。

凭借技术方案的先进性与对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江梦茜团队成功揭榜。按照合作模式,中科丰阳出资支持研发,江梦茜团队负责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投钱,博士解题”的高效协作机制。“过去从2D图到3D图需要3天时间,现在通过我们研发的软件系统,AI一键生成可以将时间缩短至10到15分钟。”郭培清介绍,智能化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效率,节省一半人力成本,更让鞋模的准确率从过去的60%提升至95%。

合作之效 企业与科研团队的双向飞跃

中科丰阳与江梦茜团队的合作案例正是大赛成效的生动缩影。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赛事,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赛为企业与博士后团队搭建了精准对接的桥梁。通过揭榜领题模式,赛事有效打通“企业需求”与“科研供给”之间的通道,让博士后人才的创新活力与企业的产业资源深度融合,既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动能。

目前,江梦茜还担任福州大学晋江校区“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聚焦前沿科研成果赋能泉州当地企业。“这次参赛,我最大的收获是‘让科研不再停留于实验室’。”江梦茜感慨,通过与中科丰阳合作,团队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技术痛点,同时倒逼自己重新思考“科研的价值在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希望通过赛事平台让更多企业看到‘科研+产业’融合的可能性,未来有机会对接更多泉州企业,让更多科研成果真正走进生产车间,为绿色制造、产业升级贡献更多力量。”她表示。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