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当非洲遗产保护遇见“泉州样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洲世界遗产能力建设研讨会考察侧记

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5-10-22

 

参观开元寺 (融媒体记者陈小阳 摄)

21日,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洲世界遗产能力建设研讨会的多位专家学者,对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进行实地考察。此次考察聚焦遗产点的保护实践、价值阐释、社区参与及创新管理,专家学者们在走访中围绕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分享了专业见解。

系统性保护与价值阐释的深化

考察首站,专家学者们来到开元寺及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此处不仅承载着“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实物证据,也体现了持续性的保护修缮工作成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项目协调员张柔然在走访中表示,自2018年首次到访泉州以来,他感受到申遗成功后遗产点价值阐释与公众参与的显著提升。

“原来我们到开元寺、府文庙、清净寺,现在看到的是非物质遗产如南音与遗产地的有机融合。这种阐释方式让遗产‘活’了起来,公众的参与感和地方自豪感也明显增强。”他赞赏道,泉州遗产点从申遗阶段的16处扩展至成功后的22处,反映了对遗产体系更为系统、细致的梳理,也让“每个遗产点的故事讲得更清楚”。

在府文庙,专家学者重点考察了东西两庑,并了解府文庙安消防项目与数字化工程的进展。这些举措展现了泉州在遗产监测、风险防控以及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展示手段方面的努力。张柔然认为,这种全方位的保护与阐释,使泉州在遗产管理、保护方面走在了前列。

社区与多方协同的保护模式

清源山老君岩与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的保护实践,凸显了社区与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的重要性。在清源山,保护工作依托与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而在草庵,宗教部门与佛教人士的协同管理,则为特殊宗教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可行路径。这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模式,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兴趣。

尼日利亚籍批判遗产研究协会会长托琦·拉奥坦·布朗恩对此深有感触。“他们保护遗产的方式令人惊叹,非常出色。”她评价道,“人们如何在这些遗产环境中生活,对我来说同样是非常有趣的观察。”托琦·拉奥坦·布朗恩会长特别强调了她希望以亲身感受来理解遗产,而非仅依赖文献:“我来之前故意不做深入研究,就是想获得惊喜,从自身视角去感受一切。目前我正享受着体验的每一个方面。”

遗产叙事与跨文化借鉴

九日山祈风石刻作为古代航海祈风仪式的见证,以及清净寺所呈现的跨文化宗教景观,共同构筑了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立体叙事。对于遗产“故事”的挖掘与传达,成为多位专家关注的焦点。

南非遗产资源署官员兼城市规划师罗宾·彼得·乔治对此感触颇深。“无论你来这里之前还是之后,我都会想到一个词,那就是‘故事’。”他表示,“这座历史城市的建筑本身就在诉说其古老的过去。你能看到它们的年代感,这本身就是历史。”乔治特别注意到泉州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的交融。“屋顶上的装饰……你仿佛同时见证着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他明确表示,将把泉州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尤其是如何实现永续传承方面的成功经验带回南非。

国际视野下的泉州印象

对于首次到访中国的学者而言,泉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而独特的印象。塞内加尔捷斯伊巴·德尔·蒂亚姆大学研究员马莱·盖耶表示:“泉州非常特殊,在这里,世界遗产得到了很好的管理与保护。”他特别赞赏泉州精湛的寺庙建造技艺、丰富的海洋文化以及当地人的热情好客。“泉州是一座非常干净又非常热闹的城市,有丰富的非遗民俗活动。我的遗憾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参观这座美丽的城市。”

此次考察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洲世界遗产能力建设研讨会的重要环节,其意义超越了简单的参访。正如拉奥坦会长所展望的:“本次研讨会使我们意识到面前有许多工作,但基于我们所学的知识、各位的演示和所有意见,我们有望在未来几年制定出一个富有成效的行动计划。”

通过实地走访与专业交流,泉州在遗产系统性保护、社区参与、科技应用与价值阐释等方面的实践,为来自非洲的遗产保护工作者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案例。专家学者们的观察与思考表明,泉州的经验不仅在于妥善保存了历史遗迹,更在于将其融入当代生活,并持续激发着本地社区的文化认同与国际社会的学术共鸣。这份源于历史、行之当下的保护智慧,正是此次能力建设与合作对话所寻求的核心价值。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