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传统产业»正文

“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5-10-23

“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这9个字构成了泉州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与关键路径。

这一始于2022年的专项行动,作为泉州市“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的关键一环,在“十四五”收官之际,正通过龙头企业的强力牵引,重塑着这座民营经济大市的产业生态。

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与投资科四级主任科员高峰解读政策初衷时指出:“我们通过实施产业链‘传帮带’工程,着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产销精准对接,以此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品牌提升工程,不仅支持企业增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能力,还帮助企业实现专利快速确权,持续夯实质量发展根基,加快构建竞争力更强、结构更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一政策设计的背后,是泉州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刻洞察——唯有让龙头更强、品牌更响、链条更韧,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安踏的成长轨迹堪称“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的典范。从1991年晋江一家制鞋作坊起步,一步步成长为中国第一、全球前三的体育用品集团,目前安踏集团旗下拥有众多国际品牌,覆盖专业运动、时尚、户外等多元赛道。2024年,集团营收突破708亿元;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14.3%的营收增速,半年业绩突破385亿元。

安踏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忆道,专项行动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创新生态的优化。“以前申请专利周期长、环节多,现在通过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授权周期比普通渠道提速90%以上,这让我们能更快速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截至目前,安踏集团已参与6项国际标准、77项国家标准、26项行业/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其中主导23项,从“照着样板加工”的行业跟随者转变为“主导行业标准”的规则制定者。

在惠安,达利集团的故事同样精彩。在持续多年的差异化经营战略下,达利已构建起“多品牌协同、全品类覆盖”的产业体系,先后培育出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和其正、乐虎、豆本豆等6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国民品牌。

走进达利检测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最新上市的“有机豆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这个通过国家CNAS认证的实验室,是达利从“国民品牌”向“健康标杆”转型的缩影。

与此同时,达利立足优势,推进“植物有机”战略升级,树立行业技术标杆,并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共建“优质豆奶研究联合实验室”,推动豆奶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十四五”期间,达利累计参与26项食品饮料国家及行业标准起草,获得专利超300项,其豆奶品类拥有4项发明专利。在产品创新层面,达利精准把握当下健康时尚趋势,将健康养生理念与现代食品技术结合,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并积极布局时尚饮品赛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植物基饮品选择。此外,达利聚焦Z世代等核心消费群体,通过产品创新与品牌传播,持续传递时尚生活理念,让品牌与年轻群体形成深度价值共鸣。

龙头企业与城市产业的共生共荣,在泉州呈现出一幅动态演进的画卷。在安踏总部,安踏全球智慧创新产业园的规划沙盘已赫然成型:这个占地206亩的园区,将集成运动科学实验室、数字化智能工厂等功能,建成后将成为鞋服行业智能制造新标杆。

高峰补充道,政府角色已从管理者转变为创新生态的构建者,“我们不仅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还推动成立泉州时尚产业联盟,促进安踏、达利等23家龙头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24年10月,这个由安踏等多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联盟,正通过联合采购、技术合作等方式,提升泉州制造在全球时尚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成为“强品牌”与“强产业”互动的生动实践。

我的获得感

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

“十四五”期间,我们感受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优化,为安踏全球化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我们将继续以创新为帆、以责任为舵,推动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民营企业的力量。

达利食品集团相关负责人:

“十四五”这几年,是达利深耕品牌创新、筑牢知识产权护城河的关键时期,而泉州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与服务,为我们的创新之路铺就了坚实路基。得益于此,我们建立了食品、饮料两大研发中心,集结超1000名研发品控人才,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突破。

“十四五”品牌建设成绩单

●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超75万件、马德里商标超1300件、驰名商标159件,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新增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75项、行业标准15项,3家企业获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

●安踏集团入选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达利食品等16家企业获评首批“国潮品牌”

●泉州市连续8年在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获评A级,晋江获国务院“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表彰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