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化发展 带动产业升级
第八届泉州经济年会的高峰论坛上,自来企业和学界的精英,就民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实现“二次创业”,以及产业升级如何与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创新相结合,金融改革给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等热点展开讨论
高峰论坛现场
王小广
主持人
曾 路 (华侨大学校长助理)
对话嘉宾
王小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院)
许志华 (匹克集团CEO)
刘 良 (英良石材董事长)
蔡铭彦 (平安银行行长)
□泉州商报记者 陈雅惠 实习生 林婕 文/图
变化的消费方式
“我认为,去年是最挑战的一年,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很大,特别是服装鞋帽行业,进入一个分水岭的阶段。”匹克CEO许志华认为,外部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库存,而库存又只是一个表象,它背后面对的主要还是市场供求的问题。
从2010年开始,鞋服行业就开始进入一个调整的阶段,这对行业的集中度,未来的经营方向,经销商的经营模式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许志华表示,电子商务带动了新营销模式和新消费体验方式的出现,这些因素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方式、体验方式、对时尚和产品的感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国际的市场环境也产生了变化,国际市场上许多运动品牌的二线品牌都面临被收购或退出市场的局面。”许志华认为,有挑战自然也就带来机遇,这样的变化也给中国的鞋服品牌提供了良机。他指出,如今国内市场面临是一个“2+N”的市场局面,即国际顶级品牌加国内众多品牌。对于2012年,许志华总结道:“我的感觉就是变化,市场在变化,消费者在变化,我们充满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下,怎么样去适应和调整,这很重要。”
金融对接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飞速发展之后,如何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迸发新火花。王小广认为,品牌的打造、产业规模的扩大必须要依靠金融的帮忙,品牌的打造。扩大融资渠道,利用金融打造品牌。
对此,平安银行泉州分行行长蔡铭彦也有相同的意见,他指出,从全国的金融版图来看,泉州还是非常弱小。目前,泉州的金融行业比较单一,仍然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业体系。面对“金改”,金融机构与传统行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取得更大发展,他认为,首先应该加大平台建设,提高网点的覆盖率,同时配套国家城镇化改革。实现本地金融企业的升级,努力达到泉州的分支机构的权限升格。“泉州应该设立1至2家的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应该建设成为综合金融服务的提供商、平台,从而让企业和老百姓去选择。”
他认为,泉州要有丰富金融产品。政府应该引进更多的非银行机构,例如信托、资产管理等机构的引入,从而丰富整个泉州市场的金融体系。要积极引进人才,这也是泉州金融行业最大的瓶颈。“我们还要创造更好的环境,让外面高层次的人才到泉州来,服务泉州,这是银行业、金融业,企业,共同承担,共同创新,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
产业集群与产业升级
谈及产业集群,许志华认为,泉州在品牌、制造、人脉等成本上具有优势,但随着劳动力的丧生,中西部的发展、东南亚劳动结构的发展形成,这种比较优势正逐步的消失。“泉州企业很早就提出创品牌的概念,通过创品牌来拓展全国的市场,带动周边产业,形成庞大产业链。”
许志华指出,虽然成本上升造成一定的竞争,但整个行业面对新的营销理念和思路,大胆创新,包括技术研发、产品功能,生产模式等细微的方面都有新举措。
不同的产业集群的转型有不同的做法,对于石材行业,刘良认为,企业应当实现产品升级,从低端到高端化;实现工艺升级,包括更新设备、研发创新、销售模式等;实现品牌升级,以前放得比较低,现在放眼全球;最后是整个产业体系升级,企业主能够适应现在商业变化的能力的升级。
王小广则从学者的角度指出,集群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而“集”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是指更高的水平的专业化沟通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体的合力和竞争力,才能带动全面的升级和发展。对此,许志华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说,“以前泉州的集群是靠规模在降低成本,因此整个产业链越走越低端,也造成了行业同质化的弊端。”
王小广:
坚持发展实业 规避产业空心
□泉州商报记者 陈雅惠
第八届泉州经济年会上,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先生作“金融改革机遇与产业升级”主题演讲,会后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泉州民营企业应从资本、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实业与金融相结合
泉州民营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孕育出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对此,王小广表示拥有70多家上市公司的泉州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后劲。他说:“企业的发展是靠积累的,这就像金字塔一样,塔底堆得越大越宽才能盖得越高。什么东西的发展都需要一个量的积累,如果一万家企业中能找出一个好企业,那么只有一千家企业的话这种概率就只有十分之一。”
“为什么中西部地区企业发展比较差?就是因为其中小企业的量太少,没有量的积累。”虽然泉州已具备“塔底”基础,但仍存在发展问题。王小广指出,泉州目前的中小企业都做得不错,但问题是大的企业能不能做起来。“企业想要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很重要。如何利用好资本市场,将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是目前泉州的发展难题。”
“实业资本做到一定程度后与资本市场脱节,没有找到新的增长产业,导致温州产业空心,经济急剧下滑。”王小光认为,这样的经验教训值得泉州深思,泉州应该坚定实体经济的发展道路,探索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相结合。
越集中越能聚集能量
谈到未来泉州城市的发展模式,王小广认为关键在集中。“应该努力使泉州变成一座紧凑型城市。城市越集中越能聚集人流量,有了人流量,城市自然就繁荣了。”
日前一份名为《迎接中国城市大军》的报告认为,中国要实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就必须持续推进城市化进程。
报告对比分析了集中式城市化(包括超大城市型和中心城市辐射型)和分散式城市化(包括分布式增长型和小城镇主导型)两种模式,显示采取集中式发展模式的人均GDP增长比分散式发展模式高20%,公共支出占GDP比例则少1%;在提高能源效率、控制耕地流失方面,集中化模式也更具优势。
对此,王小广认为,分散式发展大大地提高了城市运行成本,例如道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成本。“切不可过度依赖新城区的开拓,把人流量打撒之后,很容易造成空心化,这点需要引起警惕。”
王小广建议,只要抓住每个区域的发展特色,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居民素质、发展服务业等多种方式,便能自觉形成人流量、资本量的洼地,实现真正的城镇化。
提升城市品位留住人才
“作为一座沿海二、三线城市,泉州想要留住人才应该大力提升城市品位。”王小广指出,首先应该努力打造一批有名气的,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例如美国西雅图这座城市就是因为拥有了波音公司这样的世界知名企业得以吸引各国人才。
其次,拥有良好的教育、科研机构。“许多发达国家并不像中国这样好学校都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是把优质的教育机构分散到各个地区,这样每个城市都具备储备人才的后劲。”王小广说。
最后,他指出应该善于运用城市文化。“泉州是一座多元发展的城市,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像开元寺就很好。”王小广认为,应该深耕地方文化,多打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这样城市品位就会随之提高。“现在经济提升了往往就把城市文化城市品位给丢了,只有两者相结合城市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留住人才。”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