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华安县高山族消防志愿者盛装“家访”土楼 4年不间断
7月11日一大早,漳州华安县高山族居民郭丽婷和其他4名志愿者盛装来到当地著名景点“二宜楼”,开展夏季防火宣传活动。
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二宜楼”,是第一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圆土楼。该建筑内目前住有39户230多人。郭丽婷一行挨家挨户进行了走访,向住户分发新近编印的土楼防火知识读本,讲解夏季用火用电常识。针对土楼内的10多户“空巢”老人家庭,志愿者还进入厨房、卧室等重点部位排查火灾隐患,确保老人居家安全。
聚居在“华安土楼”景区的高山族居民,2008年起自发组建了一支消防志愿服务队。4年间,她们通过入户走访这一传统方式“呵护”土楼消防安全。据郭丽婷介绍,消防志愿者坚持每个月对每一座土楼进行1次入户走访,开展防火宣传、排查火灾隐患,4年来从未间断。
华安大队大队长告诉笔者,当地46座土楼当中,留守住户多为老人和妇女,这是火灾中的消防弱势群体。土楼作为典型的木质古建筑,具有天然的易燃性。“华安土楼”跻身世界遗产名录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土楼内部的用火、用电、用气等安全问题及吸烟等不文明行为,无不加剧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针对这些情况,当地消防官兵和志愿者动了不少脑筋。为提高土楼居民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他们动员土楼居民选出了消防楼长、组建了“打火”队,负责保护土楼消防安全。为改善土楼用火、用电安全问题,他们向当地政府提出““财政拨一点,乡镇补一点,景区捐一点,住户出一点”的思路筹措资金。四年来,一批土楼人家改建了“独立厨房”与居住场所隔离开来,并对电气线路进行了改造。这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大提升了土楼的消防安全系数。今年来,消防官兵和志愿者还帮助每一座土楼重新制定了《土楼防火公约》,指导住户之间缔结“邻里守望”帮扶关系。万一发生火灾,邻里之间可相互帮衬展开灭火和自救。
4年间,土楼景区未发生过一次火灾事故。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