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富裕种 幸福满山村
出货、过磅、装车……12月10日,在永春县一都镇仙阳村永都食用菌生产基地,一辆满载着新鲜香菇的卡车即将驶向福州。 这些香菇都是永都食用菌生产基地负责人肖芳场向村民们收购来的。虽然,香菇属于不同村民的,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菌苗全部是由肖芳场提供的,不仅价格要比其他供菌商便宜,而且还负责收购。
“肖芳场做这件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县关工委主任林泗益介绍。 肖芳场只是永春关工委实施“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助推村民致富的一个缩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2008年福建省关工委实施“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以来,永春县关工委结合永春实际,将一批致富能手列为“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的“种子”,通过项目带动、智力帮扶、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带动了山村村民致富。
项目带动
一根菌棒富村民
一都镇位于永春的最西部,离县城近百公里,是三市四县七乡镇的结合部,全镇人口近2万人。
“当地村民基本上是靠山吃山,除了林木种植外,就是从事农田耕种,没有其他更好的收入。”县关工委副主任郑正文介绍。 有没有什么更好的项目能够帮助村民增收?2013年,在该镇种植7年食用菌且效益不错的肖芳场进入县关工委的“视线”——今年40多岁的肖芳场早年一直从事茶叶制作,后来发现茶叶的效益不大理想,2006年,看到利用冬闲田来种植香菇可以增加收入,就决定转行改种香菇。
当年9月,肖芳场开始在自家水田试种,来年又将水田中的香菇原料做水稻肥料。这种菇稻轮作的方式让肖芳场尝到甜头,便逐年扩大种植范围。
“种植香菇每亩需要菌棒1万支,以往都要从外地购进,数量众多,如自己制作则可节省不少成本。”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2008年,肖芳场再次外出“拜师”,回来自己培育菌棒。
在经过了解后,永春县关工委将肖芳场列为“种子户”,并得到一都镇党委、政府的支持。2013年,肖芳场成立绿色仙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并筹资1600多万元建设1万平方米的现代食用菌基地厂房。
“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带动村民一起来发展食用菌。有了基地后,每年可培育香菇菌棒200多万支、木耳菌棒150万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肖芳场不仅帮助困难党员种菇脱贫,还将自己生产的菌棒以每支低于市场价0.2元让利给村民,仅此项就为村民节省成本60多万元。不仅如此,对于村民种植出来的香菇,他还包收。
今年,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1000多户村民种植香菇,预计年产值可达9000多万元。
“我们这里出产的香菇色泽好、鲜度高、香度纯,福州、莆田、厦门、深圳、广东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订货,现在出产的鲜菇供不应求。”知道笔者来访,肖芳场还不忘给一都的香菇做下宣传。
智力帮扶
力助茶农出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变化,更多的国家越来越重视绿色产品,现在的农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面临着更为森严的绿色壁垒。”谈起近年来对外出口茶叶之难时,谢良坡感慨地说道。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谢良坡就在自家的山地上开始种植茶叶,并学习制茶技术。到了上世纪90年代,谢良坡改变了以往小家庭作坊方式,于1996年成立永春县魁斗莉芳茶厂。该茶厂集茶叶基地、初制厂、精制厂于一身,做到产销一条龙经营,与他合作的茶农也由坑仔口镇辐射到玉斗、锦斗、横口等乡镇。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谢良坡先后在北京、上海、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建立品牌连锁经营店,与此同时还将市场瞄向海外,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固定供货商,并与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建立产销关系。
随着绿色理念的兴起,茶叶出口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为此谢良坡率先在自有3290亩茶园基地使用生物农药,推行农业环保技术。自家茶园标准达标了,可是与自己有着合作关系的近万亩茶园该怎么办?
为保证茶叶质量,谢良坡先是垫资购买生物农药供茶农使用,同时还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茶园传授生产管理技术,改进加工工艺,并自费印刷《茶园农药化肥使用手册》和《茶叶病虫害防治使用手册》分发给茶农,产茶时,谢良坡对符合国标的茶青优先优价进行收购,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茶农使用生物农药的积极性,也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经过多年的发展,到2005年,仅谢良坡自有茶园中,就有机茶基地1170亩、绿色食品基地2120亩,成为泉州首个通过备案审核的出口茶叶种植基地。
每年清明前后,茶农都会在春茶采摘前先行采摘一次,受限于技术和人力,这些先期采摘下来的茶青往往没制成茶叶,白白浪费。谢良坡就依托自己的设备和技术,从茶农手中收购这些茶青来制成红茶,增加茶农收入,仅去年就帮茶农挽回损失近900万元。不仅于此,近年来,茶叶市场竞争激烈,茶农生产出来的大部分中低端产品滞销严重,谢良坡便通过自身完备的销售网络,帮助解决问题,确实帮助茶农增加收入。
土地流转
农民创收多渠道
“这片基地有220亩,现在已种上砂糖橘、茂谷柑、春田橘、皇帝柑和四季柠檬等水果。”在湖洋镇湖洋砂糖橘与葡萄、柠檬种植基地,管理人员郑春苗指着飘满橘香的四季果园介绍道。
四季果园所在位置原是一片荒地,分属村里不同的村民。近年来,因为农业效益不高,村民懒得打理。2013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县关工委因势利导,基地的创建者郑志军以每亩700元的价格通过规模土地流转方式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来开发四季果园。
经过两年来的建设,该基地已种植2.5万株砂糖橘。“果树种下才两年,为保证其生长,明年只计划每株收成20斤果,按现在的收购价每斤4元来算,年预计产值可超200万元,后年就可翻倍增长了。”郑春苗说道。
果园有效益,农民才能跟着获益。“目前,农民除了每年可以收入每亩700元的租金外,还可以优先选择到该基地当务工,工资为男的每天100元,女的每天80元。这样一年下来,一户可增加收入4万多元。”郑春苗介绍。
除此之外,郑志军还成立泉州永春东泰芦柑合作社,带动该镇100多户农户种植砂糖橘,分批次组织种植户到基地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完善种植模式。
“下一阶段,基地还将继续进行土地流转,扩大种植,套种莲雾、释迦、柠檬等热带水果,将基地建成为可观、可玩、可摘、可尝的现代农业科普观光园和休闲观光采摘示范点,带动村民一起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郑春苗表示。
(施由森 林育华)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