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六旬伯2斤重笔写“地书” 以水为墨还环保

晋江市竹树下公园,一位老人单手拿着一支形似毛笔的长棍,用笔在桶里沾下水,在地上挥毫写下毛泽东的诗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字体飘逸流畅,引来围观路人欣赏称赞。几分钟后,地面上的字渐渐消去。老人称这为“地书”,以清水为墨,既方便练字又环保健身。
□泉州网-东南早报记者 许奕梅 戴晓晖 文/图
自小随爷爷学书法 退休想到写地书
老人名叫师金印,今年64岁,来自河南周口市,四年前退休后来到晋江帮女儿带外孙。师老伯五岁时就跟随爷爷学书法,学写柳体,但之后忙于学习和工作,书法渐渐荒废。退休后的师老伯在带孙之余有了更多闲暇时间,便又重拾起昔日的书法情怀。
一开始,跟大多数书法爱好者一样,师老伯坚持每天在女儿家书房桌案上练习书法,渐渐地师老伯想到了在地上写书。
据了解,现代地书发源于北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一些离退休老人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开始自发地制作简陋工具,以麻丝或棕刷蘸着清水在地上习字练书,这便是地书的雏形。因其修身养性,而且简便环保,很快在北京乃至全国蓬勃发展起来。
师老伯说,在河南老家,很多老人都会在公园里练地书,但在晋江却从没见过,他想在异乡做尝试。
2斤重大笔书写 既环保又健身
两年多前,师老伯先用空心塑料管和海绵自制了一支约40厘米长的“书法笔”,但每次练习都得俯身90度,没多久就会腰背酸痛吃不消,还只能写小字。
随后师老伯在回河南时特意买了一支地书专用笔。这支笔有一米多长,可调节长短,也是用海绵做笔头。
有了这支笔,师老伯练字就不用大弯腰了,但笔一沾水也有两斤的重量。一开始师老伯写没10分钟手臂就会酸痛,但他没有放弃,只要天气好,每天都坚持来公园练字。渐渐地,师老伯掌握了握笔的劲道,下笔更有力也更有神。
“地上写书不仅练书法进步更快,还能当成一种健身方式,而且以水当墨,以地当纸,不耗费纸墨,很环保。”师老伯说,他现在练书法上瘾了,一天不练都不行。在户外练习,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结交到对书法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大家一起研究、学习,其乐融融。“地书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凸显城市文化底蕴,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活动。”
相关新闻
- 16-01-07泉州有轨电车路线拟设35个站点 预计6月开建(图)
- 16-01-04泉州市区四栋大楼售出 总交易金额近四亿元
- 15-12-22丰泽提前完成重点项目建设年度目标
- 15-12-20石狮市将扩大“绿标区” 三类车辆禁止驶入
- 15-12-19环保部促各地做好应急:未来5天全国大范围重污染
- 15-12-03保护好泉州的青山绿水 市政府召开环保工作视频会议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