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曝光»正文

网络外卖如何监管?市食药监局代表:为了研究网络订餐,吃了好久的外卖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1-21

网络外卖如何监管?市食药监局代表:为了研究网络订餐,吃了好久的外卖

(请漫画作者与早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代表委员呼吁

严把市场准入 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针对时下最流行的网络外卖订餐,福建省人大代表吴金程、泉州市政协委员陈笃恒,分别在省两会、市两会期间,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

他们认为,目前的网络订餐全程都在网络上进行,虽方便,但隐含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目前,网络上不少外卖没有生产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生产时间,存在很多隐患。对此,省人大代表吴金程建议,尽快出台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重点抓源头治理,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实名登记、证照核查及制作现场核查等程序和要求。强化执法监督,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和牵头部门,切实加强对网上快餐的监督管理。采取日常性检查与突击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违法行为一经发现,立即采取措施,对违法企业等从严从重处理,加大违法“成本”,让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肩负起社会责任。

陈笃恒建议,将网络平台上的餐饮商户纳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订餐网站或APP应对合作商户进行审查登记并做好日常管理,提高合作商家的准入门槛;把好线上订餐网站及申请商户资格审查,落实线下餐馆商户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证照,把好上网经营准入关。

■订餐提醒

订餐后 2小时内 食用最佳!

一、选择正规的供餐单位。尽量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好的入网餐饮服务单位订餐,对无证无照、证照信息不全或证照信息与实际不符的供餐单位要谨慎对待。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消费观,对价格与同类产品相差过于悬殊的餐饮食品要保持警惕,切记“一分钱一分货”。

二、建议大家选择送餐距离较近,并可在短时间内送达的供餐单位。收到食品后,大家应先检查餐食包装是否清洁、完好,配送的食品是否变质或受到污染,并及时食用,确保从订餐到收到加工食品的2小时内食用完毕,切勿长时间存放。

三、网络订餐时要保留好消费小票,交易记录等相关凭证。市民如果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举报,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部门在行动

贴上标签 建立数据库 提高商家透明度

据了解,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和相关配套法规在网络食品经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如互联网食品经营者先办理营业执照才能申请食品经营许可,无实体门店经营的互联网食品经营者不得申请所有食品制售项目以及散装熟食销售等。

针对现状,泉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落实第三方APP平台的管理责任,严格督促第三方平台履行实名登记和许可审查的义务。对拒不配合、多次整改仍不到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同时,商家的行为也将得到规范。目前,市场上部分网络外卖存在无食品标签的问题,市民往往找遍外卖的内外包装,都看不到商家信息和产品信息,一旦发生问题无处维权。今后,食药部门将规范网络卖家行为,让商家将加工时间、最佳食用时效、食材信息和商家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标识在外卖包装上。

“希望商家敢于将厨房‘亮出来’,通过明厨亮灶、视频直播等动态方式让消费者看清食材的来源和食物的加工环境。”肖朝晖总监说。

另外,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将推动互联网食品经营主体数据库的建立。今后,市民只要上网,就能查询到每一家网络经营者的信息,是否曾经被投诉等不良信息将进行公示。

今后,专业的送餐配企业也需到部门备案,专业配送的管理将更加规范。

将推动网络订餐实现备案机制

目前,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研究制定《福建省小餐饮核准许可管理办法》,将推动更多有实体门店的经营者取得经营许可,并将其纳入监管执法的视野。

另一方面,针对部分由于法律制度缺失,目前确实无法实施准入的经营主体,我市食药部门将正视其行业发展的社会需求,在制度逐步完善的缓冲期内先从规范经营行为着手,探索无许可背景下的监管机制,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餐饮服务良好操作规范的宣传培训力度,有效提升经营者对食物中毒事件的防控能力和处置水平。

同时,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将积极推动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互联网食品经营备案管理办法》出台。以实现食品经营信息透明化为切入点,试点推行网络餐饮服务标签追溯制度,鼓励经营者在产品页面公示许可准入、日常量化等级、食品标签等主体信息,指导企业引入“透明厨房”和二维码追溯等技术手段推动社会监督。

来 源:泉州网-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