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法国戏剧界来泉交流 南戏活化石邂逅法兰西浪漫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4-17

两部经典中法八版本同台演绎

中法版本《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同台演出是此次交流活动的亮点。接连两个晚上,一个中国版和三个法国版《董生与李氏》与《节妇吟》同时在一个舞台上呈现,成为中法戏剧交流的佳话。演出在美好的气氛中进行,语言并没有成为观众理解戏剧艺术的障碍,中法两国演员的精彩演绎让梨园古典剧院欢笑声和鼓掌声不绝于耳。当中法艺术家们手拉手上台谢幕时,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这是观众对此次交流活动最好的肯定。

其实,中国的不少剧种都排演过外国的戏剧剧本,比如昆曲和越剧演过《麦克白》、黄梅戏演过《无事生非》等。这些西方戏剧经过本土化改编后,故事成了中国的故事,表演样式成了中国戏曲的表演样式。泉州提线木偶戏创排的《钦差大臣》也是成功的典范,荣获国家最高奖文华奖等多个奖项。

此次法国著名导演帕特里克·索梅尔、大卫·勒斯阔和让·勒内乐·木安各自创排了一个版本《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经三位极具智慧的导演改编之后,虽然故事框架没有太多变化,但呈现出来的却是不一样的戏了。比如:故事发生的地点由中国变成了法国;时间也并非局限在古代,可能在当代,也可能在近代;剧中的人物原本是说闽南语唱南曲的,改编后,他们当然要说法语唱法文歌了;剧中人物的身份和职业也有一些变动,比如一位“李氏”成了画家,一位“颜氏”成了“职场单身妈妈”,一位“董生”看着挺像侦探又很像贼,一位“沈蓉”是个几次考教师资格证却几次失败连房租都付不起的大学毕业生……跨国的艺术交流让梨园经典绽放出不一样的艺术之花。

“法国的艺术家们用欧洲的戏剧风格和法国的戏剧语言来演绎梨园戏精品,中法两国的艺术家同台演绎中国的戏曲经典,这在中外戏剧交流史上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惠平说,这是泉州文化“请进来”的一次成功探索,近年来泉州文化成功“走出去”,频频亮相海内外重要文化舞台,进一步提升了泉州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后还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前来交流。

优秀作品搭起中法艺术交流桥梁

2014年,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二度梅”获得者曾静萍主演的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登上法国巴黎MC93剧院的舞台。韵白、唱腔、旋律、肢体语言、细腻的情感……这一古老剧种让观众席上的帕特里克·索梅尔印象深刻。演出结束后,他向曾静萍致以双膝下跪的最高答谢礼节,表达对这一中国古老戏剧的敬意。

“三年前我第一次看了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感到非常激动,曾静萍的表演无与伦比,王仁杰的剧本出类拔萃,二者配合天衣无缝。”帕特里克·索梅尔说,第二年他便如愿把《董生与李氏》介绍给了法国观众,这部优秀戏剧受到了法国观众的热捧,后来他又将梨园戏另一力作《节妇吟》带到法国,一样取得巨大成功。

帕特里克·索梅尔说,他去年和法国戏剧界的朋友成立了万国演艺公司,促进中法文化交流,首站就到泉州来,演出的不是法国剧本,而是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一个喜剧片段,一个悲剧片段。他说,这两个剧本都是“伟大的戏剧作品”,不受中国戏曲体系的限制,具有广泛的国际戏剧艺术魅力。“历史、文化、语言和戏剧程式都不一样,但我们都在找一个方式,来让王仁杰的故事在新环境里重活。”

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到场看了演出后说:“看了这种颠覆性的创新演出非常激动,希望法国的艺术家们可以更大胆地改编剧本,不要拘束,可以走得更远,希望中法戏剧有更多的交流。”

“一部优秀的作品阐释的人性是不分国界的。”曾静萍说,尽管中西文化存在差异,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样的。此次法国戏剧界前来交流,带来最好的演员阵容和导演团队,为梨园戏剧艺术带来新的冲击。在排练过程中,法国演员十分认真投入,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十分严谨,对艺术又有一份十分开阔的心胸,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地进行艺术探索和创新。

她说,通过这种“零距离”的艺术交流,两国青年表演艺术家相互学习,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期待这样的跨国互动今后能不断进行。

来 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