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时政要闻»正文

“21211” 泉州“智造”大步走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6-20

2013年年底,泉州在福建率先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坚持贴近产业和企业需求搞研发,全力突破“最后一公里”抓推广。今年3月,中国工程院提出了泉州制造“21211”工作任务,我市出台《2016年泉州制造“21211”工作方案》,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提出“21211”量化目标,深入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本报记者 殷斯麒

“2”:申报两类国家智能制造项目

目前,我市申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工作进展顺利。我市组织嘉华、百宏、华宇、阳光中科四家企业申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省经信委推荐上报国家工信部。百宏公司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工信部项目公示。同时,组织海天等10家企业申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经省经信委初审,将我市3家企业推荐至工信部。其中,海天、恒安公司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工信部已公示。

“1”:全市企业数控化率提高10%

根据方案,今年我市企业数控化率要提高10%。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工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控化率由年初的30%提升至35%,相关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全市大力推广应用“数控一代”示范产品,今年共征集2016年“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112个,并于5月底至6月初组织高端专家对“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进行评审,即将确定2016年“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名单。截至目前,已分别完成1300台机器人、2100台3C钻攻中心和3500套“数控一代”装备的应用。

积极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抓紧建设洛江智能装备产业园、晋江智能装备产业园、南安滨江机械装备产业园等园区,以及丰泽区智能制造研发与创业孵化基地。洛江园申报2016年福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目前已通过现场答辩及核查。

努力建好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华中科大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平台引进人才、建设项目。及时兑现华中科大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年度专项建设资金3600万元。组织召开哈工大、华中科大和企业技术对接会。配合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汉堡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大力建设泉州“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现有平台充分发挥作用,继续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科技平台,推动各县(市、区)围绕各自产业特色抓紧建设研究院所、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加工制造中心。

“2”:建设200个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近两年来,全市组织实施了401个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重点筛选240家企业进行培育。同时,出台了发展高端装备融资租赁“六条措施”,对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购买“数控一代”示范产品的,最高分别给予生产和使用企业300万元补助。

围绕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和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任务,设立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大部分科技经费,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研发与应用,开展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工厂(车间)建设。今年已征集市级“数控一代”与智能制造专项127项,经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评选出37项,正按程序进入立项阶段。组织华中科大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等9个单位申报2016年省科技厅定向支持我市“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科技重大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

组织实施第四批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燎原计划”,共收到了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浙江大学、南京工业等高校、科研院所提出的57项技术解决方案,其中涉及智能制造领域29项。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评审入围的技术方案,将组织相关企业与之对接,生成技术项目,扶持其落地转化。

“1”:推广1000台国产华数机器人

在政策上支持本地企业应用华数机器人,我市已下达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洛江区华中科大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产业化基地建设,目前基地已形成年产1000台以上机器人的生产规模。同时,将按程序把华数国产工业机器人列入2016年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名单,对本地企业购置华数机器人,按照产品购置金额给予20%的补助,购置企业最高补助可达500万元;对华数公司按照产品销售金额给予10%的补助,最高可达200万元。

分行业、分地区推广华数机器人,已将1000台推广任务分解下达给市直部门和13个县(市、区),在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产业等13个领域,引导和支持华数机器人应用。

此外,支持华数机器人在泉开展技术研发并实现产业化,支持华数机器人开展国产机器人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及系统集成等。

“1”:培养10000名智能制造技术人才

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将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列入今年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专项计划,已组织“两化”融合、互联网+装备制造等相关专题培训活动20场次,培训3000多人。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目前已有14所高校、18所中职学校开设智能装备专业,如泉州师院与华中科大、嘉泰数控合作组建了智能制造学院,并开设了4个相关专业。全市每年将培育智能装备方面毕业生1.2万人,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7000多人次。支持驻泉高校院所、科研平台与各“数控一代”典型示范企业单独或联合创办数控和智能制造实训点。

此外,加大“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完善柔性引才机制。目前,全市已引进建设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33个,集聚各类高端人才700多位。

来 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