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推动“品质名城·现代都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2年,鲤城区上下锐意进取、应变克难,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韧性得到巩固,城市建设格局有序拉开,民生服务保障更有品质。
耕耘累硕果,蓄力再扬帆。2023年,鲤城区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强产业、兴城市”“活古城、战江南”部署要求,实施“1345”发展战略,深化“1+3”专项行动,发展“数字+新制造”“数字+新商贸”“数字+大文创”“数字+大健康”产业,持续打造世遗典范城、中央创新区,推动“品质名城·现代都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打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结构
抢抓产业新机遇。兑现落实、优化调整一批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新培育“四上”企业超百家。突出“强二优三”,做大做强纺织鞋服、电子信息、机械汽配等制造业,做活做优商贸服务、数字文创、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支持消费企业加快复苏,再培育1个智慧商圈、1个综合电商园、1个垂直电商园;联合侨力量推动企业出海拓市场。
扩容产业新空间。奋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启动示范区二期,连片改造华塑、新塘等4大片区,科创中心、火炬电子紫华园等7个项目建成投用,新增标准厂房超60万平方米。打好“政企合作、收储改造、企业自改”组合拳,推动超2800亩低效用地有机更新。设立城市更新基金,推动区属资产入股市古城公司,盘活古城超30万平方米闲置低效资产。
拓展产业新版图。全面发力“四型经济”,支持绿色型经济发展,围绕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示范基地,规划建设泉州市智能产业园。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新增培育国家级高企18家、市级以上科创平台5个,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加速服务型经济聚集,规划建设鞋靴数智电商经济区、外贸产业园、家政服务产业园,整合提升汽车服务产业。加快向总部型经济进军,提速建设滨江总部经济区、建筑产业园等载体。
激发产业新活力。开展项目建设奋战年活动,推动65个在建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产业项目投资超41亿元。立足华侨优势,依托留联会、侨社团等平台设立海外联络组,以侨为桥招商引资,全力促成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等优质涉侨项目落地建设。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争取国企全年新增经营性收入超20亿元、资产规模超300亿元。建立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制度体系,力争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
做优营商环境。“一网通办”比例提高到75%,实现企业注销全程网办,工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确保在全市营商环境指数考评中争先进位。围绕“产业+空间+赋能”精准招商,构建“飞地”招商集群,建立招商创新中心,争取全年招商签约项目投资超650亿元。
拉开活古城战江南一体格局
发挥“搬不走”的优势,让古城闻者心驰。以系统思维落实古城非核心功能纾解,提速推进14个古城重点建设项目。复合化再现片区风貌,策划复建宋元古城、宋元古市、唐子城等历史片区。立体化复现街巷古韵,纵深推进中山南路及周边46条街巷综合保护提升,完善古城核心区步行化体系。精致化重现宋元景象,加快文庙魁星楼、大城隍庙、宝海庵等3个古建筑复建,沿中山南路及周边片区规划“宋街”“元街”,打造海丝国际文化体验中心。
建设“抢着来”的热土,让江南业者神往。集聚头部资源高标准开发繁荣、站前西、金鲤等3大片区,力促16宗地块出让,加快10个商住项目建设,打造江南新区都市核心区。加快启动泉州演艺剧场综合体等文商旅项目,有效承接古城文旅功能外溢。实施“聚城畅通”行动,加速推进繁荣大道等3条主干道、金鲤大桥等2个跨江通道建设,启动泉南高速新增鲤城互通及接线工程。补齐公共配套设施短板,建设变电站、大型垃圾转运站,加快5G基站布局。
打造“留得住”的环境,让鲤城居者安怡。强力推进109个城建品质提升项目。重点攻坚金鲤片区、繁荣片区、古城提升等5个征迁项目,全年完成征收60万平方米以上。推进住宅小区长效管理等居住品质提升工程。新建10处立体绿化、10个口袋公园,点亮29条古城街巷、26栋沿江楼宇。加快推进江南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重点抓好16个水环境提质增效项目,推进城市综合管网提升等3个给排水项目建设。
实施解民忧惠民生幸福工程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高质量办好3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辖区全民参保计划库,争取医保参保覆盖率达96%。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00套、人才公寓60套。建设五星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新建或改扩建长者食堂3个。深化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扎实推进对口帮扶。持续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均衡发展优质事业。深入实施“教育过江”工程,加快福师大泉州附中扩建、西隅中心小学坂头校区、通政中心小学田中校区等5个教育项目建设,筹划推进金泰学园、泉州六中江南校区等项目。加快“大健康”医疗项目建设,在江南新区布局一家三甲医院,推动鲤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二期、区妇幼保健院分院等动工建设。
深化“鲤跃”人才工程。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系列稳岗促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以上。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融入先进制造业人才中心建设,加强产教融合。持续优化“双创”引才模式,发挥引才大使联盟作用,着力培养和引进支柱产业学科领军人才。
擦亮兴文旅展形象金字招牌
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按照世界古城活态传承典范定位,加快打造大泉州旅游集散平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展文旅经济大提速大发展活动年,编制古城产业发展规划,出台“1+1+N”政策,加快30个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常态化举办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高质量办好百年中山路庆典、申遗成功两周年等系列活动,推动影视文旅、数字文旅发展,建设新华侨大厦等10个住宿载体,建设龙头山等旅游集散中心,力促旅游总收入突破80亿元、增长15%。
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深化省级文物保险服务试点成效,扎实抓好36处“文物+保险+服务”试点,滚动实施7处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和7处安消防工程建设。健全完善文物管理协调机制,逐步推广文物析产、收储租赁、以修代租等试点模式,争取新申报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文保点、“三普点”、50年老建筑的保护、迁建,规划建设文化街区。运用元宇宙等科技手段,推进文物数字活化工作。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常态化推进“品质名城·文明新风”行动。逐渐完善17个“党建+”邻里中心特色服务功能,规范化提升12个社区实践所(站),打造“1+4”文明实践特色品牌。持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成效,完善升级数字城管平台。完成东街、西街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巩固垃圾分类示范区成果,推广延伸“环卫+”一体化机制。
拓展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效应。持续开展“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务工程,建设区级智慧体育公园,建成新图书馆、一峰书院等一批群众性阅读场所,改造提升2家公共文化服务中心、4家文化陈列展示馆、1家侨批馆,建设7个文旅驿站。加快工艺美术厂改造提升,鼓励非遗产品产业化、市场化,再公布一批区级非遗传承人。支持“文旅+”工业、红色、历史等领域跨行业产品开发,开发“研之有鲤”小程序,深化“泉腔鲤音”研学培养。
夯实防风险 保稳定安全基底
守住人民健康防线。强化疫情监测和应对,做好分类分级健康服务。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成果。进一步完善慢性病防控一体化服务体系。关注老人、儿童、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防护,满足市民看病、就医等基本需求。
守住本质安全底线。再创建不少于300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确保新引进工贸企业100%开展标准化提升。抓好消防安全、道路交通、房屋安全等,试点建设应急综合救援站,加快古城小型消防站等消防场所、设施建设,优化4处交通组织。全面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抓好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开展“餐桌污染”治理。
守住风险防范战线。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和预算管理水平,完善国企投融资监管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电信诈骗和养老诈骗。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网格管理服务。优化打造82个“提高型”智慧安防小区。
奋进新目标,迈向新征程。新的一年,鲤城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铁肩膀扛起硬任务、以高标准干出高质量、以严法纪营造好环境,不断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全力打造勤学求变、勤做善为、勤勉尽责、勤政廉洁的人民满意政府,为建设高质量“品质名城·现代都市”贡献力量!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