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规划建设组组长、市资规局总规划师蔡东——打造创新高地 探索融合新路
6月2日,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正式揭牌。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部署,统筹做好两岸融合发展、高新区扩容、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文章,将在环围头湾打造未来新增长极。指挥部的成立,意在加强对南翼高新区开发建设的统筹领导。作为规划建设组组长,蔡东见证了南翼高新区从蓝图走向现实,在接受《泉州晚报》记者专访时,他详细介绍了片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以及指挥部工作架构等。
一张“总蓝图” 打造“未来城”
蔡东向记者描绘了南翼规划建设高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毗邻厦门、东望金门,包括晋江市内坑、安海、东石、英林、金井和南安市官桥、水头、石井共8个镇,陆域面积605平方公里,是泉州“一湾两翼三带”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金门县最近之处距离不足8公里,有对接厦漳泉都市圈、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地缘便利。
规划方面,目前已启动泉州南翼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将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南翼高新区的发展基础、发展目标与战略、总体发展格局等;同时组织专家研究团队,推进优化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发展相关课题。
“南翼作为高新区扩容,在海丝文化、科技创新、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国际开放等多个领域都有重大价值。”蔡东说。根据规划,结合临空临港,毗邻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等独特条件,南翼高新区将推动区域“产学研”资源共享,促进厦门光电、集成电路设计与泉州化合物半导体制造业优势互补,争取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
蔡东介绍,南翼高新区发展定位是“工业城—科技城—未来城”,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抓手。近期规划突出以产为主、产城融合,抢占高科技赛道,集聚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健康等领域项目;远期规划瞄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科技初创型企业首选地、“产、城、人、境”融合新区、滨海生态科技文化城,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关键节点、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临空临港资源要素配置战略窗口。
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前期指挥部将以“七个一”工作思路,即开工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出台一批政策、成立一批基金、授信一批额度、合作一批央企国企、落户一批大院大所等,谋划加快推进南翼高新区开发建设。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指挥部+属地政府+国企”模式,推动“带人、带资金、带审批权限”进指挥部,协调市直部门、国有企业和属地政府在资源要素、政策措施、人才队伍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开发建设“加速度”。
两区“同步走” 发展“动力足”
具体到南翼新区的晋江、南安区域,未来发展的全新布局已然明晰。
晋江区域形成“一轴两走廊、一核六组团、场站港协同”空间布局。“一轴两走廊”即世纪大道功能主轴、滨海生态科创走廊和沈海高速供应链走廊,以廊道为核心,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一核六组团”指东石—安海镇共同打造产业发展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双组合的区域发展核心,以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组团(东石集成电路工业园)、数字健康组团(中国核医学谷)、新能源新材料组团(英林服装贸易园、金井园)、陆地港供应链组团(陆地港物流园区)、新一代人工智能组团(安海高端装备产业园)、围头港物贸组团(围头港30万吨级航道)等六个产业组团;“场站港协同”指以晋江机场、泉州高铁南站、围头港等枢纽为核心,建设港城一体化城市。通过持续开发建设,形成以“集成电路、核医学、新能源融合发展”为IP的特色产业链群,致力于打造闽西南未来科技城和泉厦金环湾协同创新核心区。
南翼新区南安区域,拥有广阔产业腹地和发展承载空间,区域城市开发边界内,可开发利用建设用地数万亩,有近40公里海岸线。空间布局上,推动官桥、水头、石井三镇职能与空间重组,构建“一带三组团”结构。“一带”为产城融合发展轴,自南向北串接南安三镇,“三组团”为以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和石井为主体的临空科创港城,重点发展石材总部办公、商务会展、公共服务、文化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水头综合组团,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新材料、智能装备、智能光伏等优质产业的官桥工贸组团等功能组团。目标愿景是加速汇聚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赛道,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