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政协今年13件重点提案敲定
提案是汇聚民心的渠道,也是为党委政府建真言、献良策的智力库。
今年市两会,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共收到提案748件,经审查立案643件。其中13件提案脱颖而出,被十三届市政协第十六次主席会议协商确定为重点提案,将由市政府和市政协领导联合领衔督办。
泉州晚报记者撷取提案中的部分高质量建言,进行选登。
★ 经济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再创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当谋关键之策。泉州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民盟泉州市委会在《关于加快推动全国创新成果转化节点城市建设的建议》中指出,打造全国创新成果转化节点城市,可以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带动我市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建议: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经纪官制度;推动金融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深度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评选机制;设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市长奖”;建设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数字化平台,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产线”;制定创新成果转化的评价标准。
民盟泉州市委会的提案《关于打造世界级绿色消费品制造链群推动我市新型工业化的建议》,呼吁我市要加快提高产业发展含智量、含新量、含绿量,打造世界级绿色消费品制造链群。建议:建载体,打造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示范园区;引潮流,大力鼓励开发绿色新产品;强研发,积极攻克或引进无水印染等新技术。
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民革泉州市委会在《关于推动泉州发展绿色经济的建议》中建议,强化节能降碳,推动生产绿色化;围绕价值实现,打造生态产业化;坚持先立后破,推动能源清洁化;强化绿色理念,实施生活低碳化;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等。
惠安石雕产业规模大、工艺水平高,形成了“石雕+建筑”的千亿产业集群。市政协委员王经民的提案《关于着力加强石雕文化传承和石雕产业建设工作的建议》提出:以文化来赋能,将惠安石雕作为“世遗”泉州的重要文化外延,在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中植入石雕文化;学习其他优秀工艺美术产区的人才培养机制,将泉州师范学院雕塑学院更名为工艺美术学院并移址到“世界石雕之都”惠安,成立以石雕为办学特色的二级学院。
★ 民生关切
优服务提质量 让“养老”变“享老”
养老服务,是委员们尤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优服务提质量,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多元化需求,让“养老”变“享老”?
九三学社泉州市委会在《关于统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闲置医疗资源 做好医养康养服务产业的建议》中指出,预计到2030年,泉州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00万人。做好医养康养服务产业迫在眉睫。建议:整合闲置医疗资源,提升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明确医养结合改造机构清单与时间表;将各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对接;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医保签约服务;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渠道,建立医养完善的资金投入补贴机制。
台盟泉州市委会在《关于进一步推动泉州“社区+物业+养老”的建议》中,提出创新“社区+物业+养老”模式。建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推动“社区+物业+养老”模式试点;创新多样融资形式,设立专项试点扶持资金,加强资金保障力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丰富养老服务供给内容;打通人才培养渠道,提高养老服务供需匹配度;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布局,加大宣传扩大接受面。
建立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彰显着民生关切。今年市两会,农工党泉州市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的建议》,建议: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成效;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构建高标准的污水处理设施;强化污水处理厂与管网的协同运营。
★ 文旅经济
文旅商体齐发力 让泉州“出圈”更“出彩”
2023年以来,泉州文商旅消费持续火爆,“世遗游”、古城漫游、都市夜间游成为吸引外地旅客来泉亮点。泉州充满闽南烟火气的特色旅游,正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今年市两会,不少委员建言,期待泉州文旅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市政协委员张小红的目光盯在了“特色”二字,她在《关于培育闽南特色街区 繁荣文商旅消费的建议》中建议:完善规划布局,制订步行街区建设发展规划;提升街区功能,包括完善项目交通、给排水、燃气、电力、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增强文化引领,推进商旅文联动、提高街区文化品位;丰富商业内涵,丰富步行街区业态结构,提升购物、餐饮等传统业态等。
吸引天南地北游客的还有泉州的特色美食。民进泉州市委会在《关于大力发展特色美食产业创建“世界美食之都”的建议》中建议:全面谋划发展,勾勒泉州美食蓝图;构建产业体系,塑造美食品牌形象;深挖文化内涵,擦亮泉州美食名片;多维宣传推介,提升泉州美食热度。 无独有偶,民建泉州市委会也提交了一份与泉州美食相关的提案——《关于加快发展泉州世遗城市特色美食产业的建议》。这份提案指出,泉州的饮食融合了汉族、回族、闽南以及“南洋一带”的特色,形成独特的多元风味。建议:深度融合地方文化与现代设施,创新设计可持续化运营;制定多元推广策略,差异化构建海丝特色美食品牌;创新打造“非遗”主题餐厅,强化世遗美食文化辨识度;打造一批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主题餐厅;以教育为抓手,强化传统烹饪技艺传承。
近年来,我市坚持推进文体旅融合,以赛促产、以赛兴城、以赛惠民,加速迈向中国体育强市。市工商联在《关于加强体育赛事运营管理赋能泉州城市发展的建议》中提出:优化体育赛事运营,结合泉州闽南文化和特色产业资源,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等开展特色体育赛事活动;构建泛体育生态,打造场景化、智能化的生态闭环;提升体育赛事价值,打造集民众参赛、观赛、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多种消费形式的赛事综合体。
★ 泉台融合
以情促融 打造“泉台祖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今年全国两会,两岸融合发展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词。
泉州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市两会上,民盟泉州市委会在《关于打造“泉台祖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的建议》中呼吁:尽快建立“泉台祖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将中心打造成两岸文化融合的“三个一流中心”示范点,即建设一流“泉台祖根文化研究中心”、构筑一流“祖根文化交流中心”和打造一流“青年祖根文化研习中心”。
★ 乡村振兴
发展精致农业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当前,我市正坚定朝着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前进。台湾精致农业“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专”的产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致公党泉州市委会在《关于借鉴台湾发展精致农业产业经验助力全市乡村振兴的建议》中提出: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农业高等教育和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专业人才活力;强化质量监管,扩大有机农业广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注重资源整合,打造优质农产品。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