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鸟类又上“新”国内少见的二级保护动物成对出现
黑冠鳽 (黄宝桐 摄)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近年来,泉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栖息、繁殖。记者昨日从泉州市观鸟学会获悉,近期我市又记录到两种新鸟类——海南蓝仙鹟、黑冠鳽(jiān),分别为泉州市鸟类名录第389和390种鸟类,其中黑冠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海南蓝仙鹟 (傅师伟 摄)
日前,监测员黄宝桐对“永春桃溪国家湿地鸟类多样性监测调查”项目3号样线东关湿地段进行日常巡护监测。经过湖边的一片竹林时,他听见上空传来一阵鸟儿被惊扰的声响,循声望去,只见两只不同寻常的鸟儿相继从林中飞起。他立刻举起相机,透过树枝的缝隙,幸运地捕捉到了它们的身影。后经监测组对比分析,确认其为黑冠鳽的亚成鸟。
黑冠鳽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东部和东南亚,在中国分布较少,属于珍稀品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泉州市鸟类记录的第8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今年新发现的第二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冠鳽属于鹈形目鹭科,5—7月是鹭类的繁殖期,黑冠鳽在同一区域成对出现,监测组成员推测,该鸟种将很可能会在本地进行繁殖。黑冠鳽生性羞怯胆小,行动极为谨慎,多活动于山区的河川、溪涧水库边及竹林等处。白天躲藏在浓密植丛或近地面处,夜晚在开阔地进食。
与此同时,监测员陈文森近期在晋江紫帽山生态步道附近监测巡护时,听到海南蓝仙鹟的叫声,经过寻找最终拍摄到照片及视频。此前,泉州市观鸟学会会员、观鸟爱好者傅师伟在清源山也拍摄过该鸟种的照片,此次被正式收录进泉州市鸟类名录。
海南蓝仙鹟是雀形目鹟科蓝仙鹟属的小型鸟类,体长约13厘米。其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偶尔可见3—5只在一起活动和觅食,主要以甲虫、象甲、鳞翅目幼虫、蚂蚁等昆虫为食,频繁地穿梭于树枝和灌丛间,或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表示,近年来,泉州市鸟类数量和种类持续增多,这绝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泉州整个生态环境持续变好,为生态链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利基础,才能吸引到更多的鸟类。同时,随着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的健全完善及宣传的深入普及,市民生态保护意识日渐提高,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提供了绝佳条件。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