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泉州积极塑造第五立面秩序风貌 打造城市“顶部颜值”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4-08-23

第五立面:一座城的“顶部颜值”

绵延的“泉州红”、轻灵的燕尾脊、工业风的折板屋面、像海浪一般的设计曲线、空中的花园绿地……你是否曾从另一个角度欣赏过泉州的“第五立面”——屋顶风光?换个角度看泉州,依旧是魅力满满。古城区的历史厚重感与新城区的现代艺术感“珠联璧合”,共同打造出了泉州的“顶部颜值”。

 



红墙砖和红瓦顶,燕尾脊和剪瓷雕,绘就了独特的“泉州红”风光。 (李菁 庄丽祥 摄)

1926年,20世纪著名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柯布西耶将“屋顶花园”纳入“新建筑五要素”中。正因如此,屋顶也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泉州的第五立面之美,既在古城区,也在新城区。每一位来到泉州古城的人,几乎都会被传统红砖古厝所吸引。作为国内“最红”的城市之一,红墙砖和红瓦顶,燕尾脊和剪瓷雕,绘就了连绵的“泉州红”风光。而在新城区,金花人民广场如一朵盛开的刺桐花绽放在海边;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则以丝带般灵动的造型荣获“鲁班奖”;海丝艺术公园里的红房子和绿房子,均是建筑大师的手笔。

近年来,泉州迈出了让古城第五立面展新颜,让城市屋顶利用更合理的步伐。通过出台《泉州古城建筑第五立面整治修缮导则》,为屋顶的修缮美化立好“规矩”,并持续开展古城第五立面整治行动,提升古城“顶部形象”。在新城区,第五立面的空间资源正不断被挖掘。屋顶花园、屋顶运动场、空中农场、屋顶咖啡馆等业态“升空”,不仅为屋顶增绿添彩,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休闲和社交空间。

 



丰泽区南益广场上的空中花园 (李菁 庄丽祥 摄)

其实,早在1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与城市第五立面的相关政策,当时对第五立面的更新是为了增加城市绿色,缓解热岛效应。之后,国内有多个城市针对第五立面的净化、序化出台管理办法和修缮指导意见。如今,第五立面更新再次升级,美观、休闲、生态、业态等成为“玩转屋顶”的关键词。多位专家表示,泉州可以在打造第五立面时融入更多泉州传统文化元素,注重功能性和美观性的融合。如将屋顶设计成可观赏、可休憩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和游客了解泉州文化的窗口;在引入新业态时,则应优先考虑非遗体验项目和具有泉州特色的产业,让这些空间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能成为城市文化的承载体。

城市之美,是立体而丰富的。第五立面之美,呈现出泉州城市“顶部颜值”。

泉州积极塑造第五立面秩序风貌

厝顶古韵新潮 风景这边独好

闽南俚语说“厝顶上有出戏”,说的就是泉州第五立面——屋顶上的精彩。古城区连片的燕尾脊与红砖厝顶构成了独特的“顶部风景”;而新城区则通过不同于传统坡屋顶的曲线美,以及多元业态的上场,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空中看泉州,顶部风光独好。

 



晋江九十九溪都市田园会客厅(小红书用户“Frank住在鳟鱼街” 供图)

古城印象

“泉州红”连绵不绝

燕尾脊曲线优雅,正脊两端翘起,形似上弦月,尾端分叉为二,如燕子尾巴;厝顶的剪瓷雕色彩艳丽,造型生动……航拍下的泉州古城,红砖砌墙、红瓦铺顶、燕尾飞檐,交织成景。观赏泉州古城的第五立面,赏的是“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屋脊的曲线美与“泉州红”交相辉映,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景。

 



折板屋顶,形成折纸的轻巧感。(李菁 庄丽祥 摄)

“古城里的古建比如开元寺、文庙和几处城门等,传统古民居和仿古民居,带折板屋顶的工业遗产比如源和堂1916里的电视机厂、麻袋厂等,都是从空中看泉州的精彩看点。”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方向讲师蔡舒翔说。

 



泉州最传统的古厝形态是合院形的,房屋中有天井。(李菁 庄丽祥 摄)

蔡舒翔介绍,泉州古城里传统民居的屋顶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最传统的屋顶形态是合院形的,房屋中有天井,比如泉州传统的古大厝和手巾寮。番仔楼出现后,部分房屋的屋顶采用了平屋顶和坡屋顶结合的方式,坡屋顶通常在主厅上方使用,平屋顶露台则可以用来种植花草。随着时代发展,泉州的华侨住宅屋顶设计也变得“复杂”,如鲤城区华侨新村里,有多座洋楼的屋顶为多坡、多向的形式,“拗”出了更别致的造型。随着石结构房屋增多,平屋顶也逐渐流行,搭配了各式各样的围栏。此外,泉州古城的第五立面还能看到“多层次”的景观效果,部分侨厝采用退台式建筑设计样式,房子外形就像台阶,建筑面积由底层向上逐渐减少。

 



咖啡馆、餐厅等业态入驻,将古城屋顶变成花园庭院。(李菁 庄丽祥 摄)

如今的古城,第五立面除了保持“原始美”,还融入了“创意美”。随着咖啡馆、民宿、餐厅等业态入驻,古城的屋顶或被扮成花园庭院,或增加了艺术装置,平添不少新的趣味。登上天台,品味泉州,拍照打卡,已成为市民和游客游览古城的“必修课”。

为了保护“泉州红”,2022年5月,泉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泉州古城建筑第五立面整治修缮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泉州古城范围内既有屋面的整治、修缮和提升提供科学指导。《导则》的主要起草人员、泉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欧阳一博介绍,古城范围内,西街周边片区传统红砖大厝特色风貌成片保存,建筑屋面多为闽南传统样式;中山路骑楼风貌延续至今,建筑屋面多为骑楼部分的平屋面和后部的平坡屋面结合;华侨新村洋楼别墅独具特色。《导则》发布是为了塑造肌理清晰、整洁有序的第五立面空间秩序,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的第五立面风貌。

《导则》还提出了净化、序化、彩化和绿化要求,即对屋面太阳能热水器、空调主机等附属设施进行归类有序摆放和隐蔽处理,塑造肌理清晰的空间形态;调整与传统风貌相冲突的屋面色彩和材质,优化第五立面整体形象;对符合条件的既有建筑屋顶,可实施“屋顶铺绿”,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品质。

在《导则》发布前,鲤城区已于2021年率先开展了第五立面品质提升行动,对中山路及29条街巷改造项目周边建筑进行整治,着力打造古城首个第五立面整治示范区,让0.9平方公里范围内屋瓦相连,“泉州红”连绵不绝。这两年,古城第五立面品质提升继续,古城区6.4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公共建筑、商业建筑、民宅等各类建筑均在整治范围内,西街及29条街巷改造项目周边重点整治。

新城风尚

“潮”屋顶点缀都市风采

在泉州的新城区,第五立面的美来自极具设计感的当代建筑,以及屋顶在融入城市休闲、运动、餐饮等多元业态后所呈现出来的风景。

 



金花人民广场是复式花瓣平面体系(泉州晚报资料图)

环湾面海揽盛景的泉州金花人民广场,是新城区的地标性建筑,也是空中看泉州时不能错过的风景。广场以“文化刺桐”为设计理念,从空中俯瞰宛如刺桐花——泉州大剧院、泉州市图书馆、泉州市科技馆和泉州东海工人文化宫等四大主体建筑形成具有向心性的复式花瓣,地下商业、下沉广场作为次花瓣,共同形成具有向心性的复式花瓣平面体系。室外景观设计仿生刺桐花和鲤鱼元素,将泉州地方文化、城市特色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让“刺桐之花”在新城绽放。

 



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入选“鲁班奖”(泉州晚报资料图)

说起泉州新城里的屋顶风景,不得不提的还有获评“鲁班奖”的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这座体育馆的外形以“一带一路”为设计灵感,生动体现“灵动丝带”的美学。临水而卧的场馆宛如水丝带上的璀璨明珠,训练馆与室外平台就像起伏的海浪;场馆内的景观与建筑错落有致,体育馆、游泳馆两座主体建筑则镶嵌在高低错落的水流中;训练馆、运动员生活区采用地景建筑设计手法,隐匿于生态绿坡下,种植屋面既能缓解热岛效应,还美化了空中景观。

 



海丝艺术公园红房子(图片来源:台商区论坛)

类似这样的高水准之作,在泉州并不少见。在台商投资区的海丝艺术公园里,“红房子”和“绿房子”的屋顶是专属于泉州的两抹亮色。据了解,在海丝艺术公园规划之时,建筑与美术史学者、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客座教授王明贤向家乡泉州推荐了王欣和朱锫两位设计师,设计出了别具特色的两座建筑。中国美术学院王欣设计的“红房子”建筑通体色调选取红色,这也是泉州建筑里最直观的元素之一。“红房子”模拟了泉州传统大厝建筑优雅平缓的屋顶曲线,屋盖为海浪形状,体现了泉州的山海文化。朱锫建筑事务所设计“绿房子”,在视觉上借鉴了中国园林的假山造型,由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矩形,错落有致地组合而成。王明贤表示,这两座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红房子保留了泉州最美的屋顶曲线,又运用了现代的表达方式;绿房子将中国山水园林的造型融入,又是现当代装置艺术,让人感受到中国古典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古城很多天台改造成咖啡休闲场所 (李菁 庄丽祥 摄)

 



源和堂内的空中游泳馆(李菁 庄丽祥 摄)

在泉州,现代多元业态的加入,也为第五立面创造出了各色风光。在鲤城区浮桥街道王宫社区谷里天台咖啡,斑马线、红绿灯、路牌、直升机停机坪等时尚街区元素被搬上屋顶;在鲤城区鲤中街道源和堂1916的天台上,蓝色的游泳池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波光粼粼;在丰泽区东海街道东海供销社天台上,科技感满满的空中菜园硕果累累……

蔡舒翔介绍,屋顶空间作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对象,可以打造出屋顶花园、屋顶农场、屋顶运动场、屋顶游乐场、屋顶商业、屋顶艺术装置等多种模式。“第五立面在城市生活里还可以创造出无限可能。比如,在将屋顶规划成休闲、运动场所的同时,可以考虑结合慢行交通系统让自行车能够骑入建筑中,给骑行者创造点对点的便捷交通。”据悉,澳洲墨尔本一家健康保险公司,就在办公大楼里设计了专门的骑行坡道;英国伦敦则在现有的铁路上方,设计建设了自行车专用的“高空单车”的高速公路;四川成都的西村·贝森大院有一条架空休闲跑道,骑行者可从地面骑到10层的屋顶,绕着屋顶的车道环游整座院落;上海崇明岛自行车博物馆边缘设置了宽大的骑行车道,人们可以骑着自行车来回于地面与屋顶之间。

专家观点

泉州打造第五立面大有可为

青年公共艺术家、北京叙述空间公共艺术事务所创始人卢远良认为,“文化”二字是泉州开发第五立面的关键词。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第五立面,给市民和游客带来了更有趣的文化体验。

“申遗成功后,泉州游客暴增,尤其是西街,游客的密度非常大。如何引导游客穿行于古城的‘毛细血管’之中,到街巷深处探索真实的泉州很有必要。第五立面对于文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向天空要‘地’,打造一条‘空中看泉州’的游览线路,在有条件的古城第五立面上加入非遗展演、展览、公共艺术等文化体验形式,还可以融入传统文化体验,展现泉州特色产业的多元业态。”卢远良表示,目前,泉州古城里已经发展出了一些可以观景的第五立面,但仍缺乏“有趣的规划”,想要打造出能够让人深入了解泉州的第五立面,还需精雕细琢的设计。

对于泉州新城区第五立面的规划,卢远良表示,一定要避免“抄作业”,新城区不要一味地追求“新”,应结合泉州的地方特色,打造独一无二、具有烟火气的第五立面。“应该将泉州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新城区的第五立面规划中,将古城的内涵延续到新城,让市民和游客在享受新空间的时候,也能体验到泉州特色。”

目前,泉州已经出台了《泉州古城建筑第五立面整治修缮导则》,卢远良认为,新城区的第五立面规划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规划、发展指导意见。“哪些屋顶适合做空中花园,什么样的屋顶更适合做文化体验空间,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市民积极参与和政府的有效指导相结合,才能做出美观与实用性兼具的第五立面。”

王明贤提出,可以将庭院花园式公共艺术运用到泉州第五立面的规划和实践中。作为当代新型的中国未来的生活艺术方式,庭院式花园式公共艺术将集合策展人、公共艺术家、建筑师、园林景观设计师、园艺师、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专家、中国生活方式研究者、大众市民等共同参与。通过在住宅小区、城市公共建筑以及城乡文旅融合空间的第五立面上运用,从而打造容纳丰富生态活动的住宅公共场域,创造多重生活体验;打造整合诗意形态、文化表达、公共功能和生态修复的场域,满足交通、运动、休憩、互动等多元化需求等。

庭院花园公共艺术在第五立面上的展览方式和陈设手段,包括了展示传统技艺、非遗体验、动态机械装置、动态雕塑、投影及灯光、交互式展示、展览与演出有机融合等。王明贤表示,中国正处于城市更新及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将庭院花园式公共艺术运用到泉州第五立面中,能够在文化品质内涵的营造、个性化需求的呈现、在地文化的凸起、新型邻里关系的构建等方面满足公众对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的新需求,提升泉州第五立面的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