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天线宝宝”、七层宝塔形、剑狮吞口咬剑等奇特造型 泉州石敢当风华录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4-08-30

形似“天线宝宝”的石敢当,罕见七层宝塔形石敢当,还有狮口衔剑、下方挂八卦镜的石敢当……在泉州城乡,经常可见立于宅门外或街口巷冲的石敢当,它们是泉州古城独特的文化景观,是历史的宝贵遗存。日前,泉州自媒体博主@文彬游乡镇发布了一条短视频,细数泉州“最奇特的石敢当”,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8月28日,记者前往视频所在地晋江市安海镇,现场探访这些饶有趣味的石敢当,调查了解泉州石敢当的现状,探究石敢当的来历、源起。

访走 特色石敢当

石敢当上刻“天线宝宝”

在安海镇文史爱好者蔡长楼、陈铭哲、陈丽琼的带领下,记者穿街走巷,探访散落在镇区的明清古厝上的石敢当。蔡长楼介绍,安海老城保留着明清时期“九围十八埔廿四境三十六巷”的格局,巷弄遍布,几乎每个拐角和丁字路口的古厝墙壁上,都有石敢当,是泉州市目前石敢当数量众多、种类较齐全的城镇。

 



安海老城的“天线宝宝”石敢当,相当奇特。

在安海镇泉州伯巷(旧称),一尊嵌入墙体的石敢当尽显憨状。这尊“风霜满面”的砖雕石敢当嵌入墙体,看上去像一个圆脸小孩头戴尖顶高帽,犹如动画片中的“天线宝宝”。“天线宝宝”头上隐约可见一个“王”字,其下方是一个长条形石块,石上隐约可见“石敢当”三字。“这个砖雕镇邪图腾,竟然与‘天线宝宝’雷同,砖雕年代已久,流年侵蚀,风化斑驳,但是镇邪图腾的轮廓依然清晰,形象憨呆卖萌。”蔡长楼说,因腐蚀较为严重,无法确切得知具体是什么造型,根据现在轮廓判断,这尊石敢当的真实形态可能是猴子或者老虎。

 



阴刻八卦中的“离”卦,以“火”为寓意的石敢当。

在安海西河境水关路广泽尊王宫边的对冲墙壁上,有一块花岗岩石头上阴刻八卦中的“离”卦,以“火”为寓意的石敢当也较为少见。

罕见七层宝塔形石敢当

 



目前体形最大的宝塔形石敢当就藏在安海老街的大巷里。

据了解,晋江市体形最大的宝塔形石敢当就藏在三十六巷中的大巷里。在大巷中段,路过的行人稍微细心点,就能看到这尊宝塔形石敢当。它镶嵌在一面对着路冲的房屋墙面上,有3米多高,共7层,由十多块石刻组合而成,上有葫芦塔塔刹,层层塔檐翘起,塔层中间自上而下刻着“佛永安宝塔”。

这些屈指可数的宝塔状石刻中,沿袭了浮屠的构造和级数,由几块石刻拼成或一块石头雕就,塔身刻“永安宝塔”“佛永安宝塔”或“南无阿弥陀佛”等字样,塔基座上有威严的老虎或狮子头浮雕。

 



一只已面目模糊的狮形石敢当,与一座刻有宝箧印经塔的碑状石敢当共同守护着曾经的后淮古渡口。(资料图)

在众多石敢当中,宝塔形石刻并不多。除了安海镇大巷的永安宝塔外,安海镇黄墩东洋桥头的东桥宫两侧以及后库桔子巷口、培基小学前等处,以及泉州市区泉秀街的后淮古渡旁,也能看到刻有宝箧印经塔图形的石敢当的身影。

剑狮吞口咬剑造型奇特

 



立于路边的钱仓村剑狮石敢当(网图)

除了上述的石敢当,晋江永和钱仓村亦有特别的石敢当造像。在钱仓村的路边,有一方石碑,上面刻有狮面,狮口中衔着一把剑,下方刻有一面八卦镜。钱仓村村民鲜有人知晓这方石碑的来历,据泉州民俗爱好者及石敢当“铁粉”肖小俊介绍,这是一尊剑狮石敢当,属于闽南剑狮里的一种,民间俗称“狮咬剑”。

原来,由于历史原因,现在闽南剑狮只在乡村零星发现。这些剑狮或刻在墙壁上,或挂于门楣上,民间认为它有着驱邪镇煞、守护家园平安的作用。

安海施厝巷的一墙面里,以及安海石井书院内,也曾发现此类特别的狮面石敢当。两尊石敢当狮面獠牙外露、吐舌、怒目,但口中没有衔宝剑。据了解,这叫狮面吞口,具有獠牙、阔嘴、大鼻、瞪眼、耳较大等基本特征,其中狮面舌头伸出来是最大的特征。

 



泉州古城后孝悌巷的石敢当

此外,泉州西街、城南一带,也有不少独具特色的石敢当。比如,泉州后孝悌巷就有一尊像人像虎又像狮的石敢当,这尊石敢当看上去像个“囧”字。

调查 石敢当现状

形状各异 石碑状和狮子雕刻状最常见

 



泉州古城许厝埕躲在墙角的“石敢当”

 



条石上的石敢当(资料图)

在泉州老城区的深巷和旧宅墙上,常能见到石敢当。这些石敢当,或立于宅门外,或处在街口巷冲的小石碑上,人们称之为“石将军”,石上常镶刻“石敢当”三字。据了解,目前泉州发现的石敢当中,刻“(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状、(立体)狮子雕刻形状的最为常见。另外,石敢当还有浮屠式(宝塔状)、陀佛石刻、八卦图案的形状,也有兽首浅浮雕形状,或素面无纹。

 



卧在后山社民居门口的石敢当(网图)

在泉州城南一带约有十只石敢当,从这些石敢当,人们可窥见闽南石敢当的基本形制。据痴迷石敢当的泉州文史爱好者张晓亮、张杰珅父子介绍,这十只石敢当包括:位于万寿路62号的石敢当,歪头、咧嘴,前腿置于胸前,好似作揖,俏皮可爱;万寿路19号门口的石敢当,眼睛圆睁,嘴巴紧闭,充满威严;万寿路19号斜对面的6号住宅旁,土地公下方的石敢当,蹲踞在一个红砖砌成的龛里,它怒目圆睁,龇牙咧嘴,颇有气势;八舍后尾巷35-1号的石敢当,因风雨洗礼,已变得模糊;聚宝街37号的宅门前,这尊石敢当身材圆润,脚下似乎怀抱着一只小狮子;后山社45-1号的石敢当,隔着八卦沟注视着对面的青龙巷,这只石敢当呈立式,“双手”交叠于胸前,怀中似抱着一头小狮子;后山社60号的石敢当,五官已十分模糊,身上有一层厚厚的褐色包浆;后山社54号对面的石敢当,窝在墙洞里,五官也已完全模糊;后山社60-2号的石敢当,像小狗一样卧着,后半身部分嵌入墙中;丁荣路路口一座无名小庙内,端坐在主位受人供奉着的,竟然是一尊石敢当,两旁有两尊武士一样的侍像……

近年来,泉州地区许多痴迷石敢当的文史爱好者,不仅走遍老城区的街巷寻访到数十只石敢当,他们的脚步还抵达丰泽区及南安丰州等地,寻访到越来越多的石敢当。

 



古城“萌狮”

 



安海老城深巷里又凶又萌的石敢当

溯源 石敢当由来

泉州石敢当民俗 可能唐代已有之

石敢当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不少说法。通常认为,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石敢当在闽南渊源已久。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林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从民俗学出发,石敢当主要归于古代人们对石头的原始崇拜,“古人认为,用石敢当可以镇邪,‘石敢当,当,挡也,可挡一切煞气’”。

林鸿东认为,石敢当作为民间十二种制煞名号之一,文献记载最早的石敢当实物,是宋代出土的唐代石敢当。宋人王象之的《舆与纪胜》及《莆田县志》,都记述了宋代庆历年间福建省莆田县出土唐代大历五年石敢当石铭一事。明清以后,石敢当已遍布中国大多数城乡地区。“莆田古代与泉州曾为一郡,且风俗接近,可推论泉州石敢当民俗很可能唐代就有了。”

据介绍,“石敢当”习俗文化遍布华夏大地,其在泉州传播过程中几经演变,有浅浮雕、圆雕、八卦、阴雕,狮面龇牙、口含宝剑的剑狮,兽中之王的虎头,宝塔,亦有的只在石碑上雕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这些形状各异的图腾石刻,融入不同时期的信仰元素,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