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县市动态»正文

泉港:力争到2029年,年产值超5亿元重点工业企业达40家

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5-07-31

 

7月28日,巴拿马籍液化气船“尖峰汽船”轮靠泊中燃湄洲湾5万吨级液化烃专用码头。船上运载的丁烷原料通过港口的专用管道直输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百宏化学厂区,为百宏化学新材料项目提供原料支撑。 (资料图片)

存量焕新,增量跃升,泉港工业底盘稳中求进。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的浪潮,泉港区以“顶压前行、敢为人先”的魄力,擎起工业倍增计划大旗,一手强基固本、做优存量,一手招大引强、做大增量,全区工业经济底盘在风浪中愈加稳固。今年1—5月,泉港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彰显强大韧性;尤为令人瞩目的是,作为产业升级核心动能的技改投资同比提升79.5%,增速居全市第二位,为工业倍增战略的全面冲锋注入了澎湃动力与坚定信心。

“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数量与质量‘双倍增’,是泉港突破当前发展瓶颈、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关键!”泉港区区长杨凤翔清晰锚定了全区奋进方向。他指出,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将聚焦三大锚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此,泉港区正全力构筑“政策精准滴灌、服务贴身高效、要素保障有力”三位一体的强力支撑体系,核心目标直指培育壮大一批产值超越5亿元、勇攀30亿元、问鼎百亿元的高能级工业龙头和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百强企业雁阵,全方位点燃企业内生创新引擎,淬炼核心竞争力。倍增蓝图,目标如磐,路径清晰:至今年年底,全区将新增年产值超5亿元骨干企业2家以上;力争到2029年,实现年产值超5亿元重点工业企业总数达4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4家构筑中坚力量,创新型中小企业170家、“小升规”企业200家形成蓬勃后备军,最终实现重点工业企业规模体量与创新能级的历史性跨越与倍增。

强基跃升 锻造千亿集群

擘画倍增蓝图,泉港区以“强基固本、强链铸群”为双轮驱动,向“千亿石化集群”目标发起强力攻坚。

当前,全区已拥有12家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包括4家超50亿元龙头企业),为倍增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将坚决落实泉州市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计划,精耕石化主业,做强核心引擎,在推动千亿石化产业集群加速成势中,实现产业链规模与效益的双倍增、双跃升!”泉港区副区长庄向阳表示。

——强基固本,激活产业新动能。泉港区制定出台《泉港区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9)》,全面梳理辖区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需求,建立增资扩产项目台账,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政策,鼓励企业智改数转、提质增效,聚力打好发展突围仗。

面对严峻行业竞争,龙头企业福建联合石化发出扭亏增盈的动员令,通过精细管理、技术创新和协同攻坚,今年上半年累计创效近4亿元,炼油综合商品率、芳烃收率、乙烯装置三烯收率、EII等关键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年初完工的技改项目——芳烃低温热回收项目(二期)通过最大化回收装置工艺余热,每小时可增产蒸汽约170吨,降本效应显著。

去年以来,泉港区推动省市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8个以上,引导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新技术工艺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如福建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30万吨/年过氧化氢项目,以福建联合石化生产的氢气作为原料,提炼、生产过氧化氢,一期工业级产品项目计划明年3月投产,二期将拓宽为食品及电子级产品。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该项目入选国家级技改城市试点项目。今年1—5月,泉港区技改投资增长7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二位。

——强链补链,构建协同新格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海西石化产业集群、实现万亿级产业目标”要求,泉港区重点招引乙烯、丙烯、丁二烯、苯、对二甲苯、LPG、电子化学及高端原料药等7条产业链细分领域领先企业,加强企业关联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目前已引进中国燃气液化烃码头仓储、国亨丙烷脱氢及聚丙烯、中国天辰环氧丙烷、福建百宏顺酐等项目,初步形成以轻烃裂解为核心的“LPG”产业链条;推动福建百宏公司一期PTA和百宏化学新材料二期、三期40万吨/年尼龙66项目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产业链协同效应。

“我们将按照‘引进一批、促成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转型一批’的要求,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梯度培育战略,建立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库,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梯队。”庄向阳表示,当前泉港区正实施“一企一专员”跟踪服务,力促现有重点工业项目尽快投产、达产。至今年年底,随着中化学天辰、国亨化学等项目陆续投产,将新增2家以上年产值超亿元企业。

——招商引资,夯实发展新根基。在近期“智汇高新 链动未来”招商引智推介会上,泉港区12个项目参与签约,总投资10.05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新兴领域。该区紧盯新兴产业风口,加速布局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等高附加值赛道,招引一批专注于产业链细分领域、有培育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优质项目,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目前,泉港区已形成石化产业引领示范,健康食品产业新龙头崛起,文旅、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渔业等多元产业协同的“1+1+N”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工业经济注入了新后劲。

“雨林”育新 双链融出动能

唯创新者进,唯转型者强。泉港区深谙此道,将创新图强深度融入“工业倍增”的每一寸肌理,着力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的新范式,营造雨林式产业生态,为倍增注入不竭的核心驱动力。

——用好大院大所,壮大创新主体。针对石化产业面临的大宗石化产品过剩、高端化工新材料依赖进口等挑战,泉港区构建“一室两院四中心”创新平台体系,实施“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引导大院大所与企业“室企共建”“技术入股”,深化产学研融合。

“我们生产的半导体清洗液,在面板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60%,产品科技含量已从‘跟跑’跃升为‘领跑’。”凭借与福州大学、清源创新实验室“校室企合作”研发,福建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品类不断扩展,整体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公司副总经理肖小江介绍,企业产品销售额有望从2020年的2000万元增长到今年的近1亿元。

紧扣“工业倍增计划”目标,泉港区将持续组织开展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合作项目等,推行“揭榜挂帅”方式,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研发,推动重点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比重进一步提高。定期跟踪清源创新实验室等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成果研发进展,组织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或中试基地,突破一批新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形成“清源创新实验室研发攻关—企业产业转化”的创新发展路径。目前,清源创新实验室已形成产业化项目19个,新增产值超80亿元。

——创新融资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围绕石化产业和电子化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泉州市、泉港区发起设立规模达30亿元的泉港区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通过投招协同、以投带引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其中,以“基金投资+国企与民企联合开发”模式,投资3.8亿元创新孵化培育泉州宇极公司总部,力争打造“百亿产值、千亿市值”企业;设立规模6400万元的泉创丰鹏股权投资专项基金,成功招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丰鹏环保总部落地,项目每年可处置利用废催化剂3.8万吨,进一步促进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

根据《泉港区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9)》,泉港区将创新融资服务,推动政银企合作,支持规上企业及培育目标企业争取“税融通”“科技贷”等金融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重大建设项目发放项目贷款,保障项目建设进度,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针对规上企业的专项金融产品,同时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对规上工业企业经营者培训力度,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支持规上工业企业评选星级企业、优秀企业家。

——推动“智改数转”,培育新质动能。顺应产业数字化浪潮,泉港区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引领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工业倍增计划”。该区将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加快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引导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等数字化转型标杆,力争新增上云企业60家,升级改造5G基站400个。

极简审批 跑出“倍增”效率

工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保障和营商环境优化。泉港区全力推进“项目提效年”活动,建立区领导挂钩服务重点企业专班,以靠前服务、要素保障、集成服务打造优质生态。

“我们主动靠前服务,实现政商关系的良性互动。”泉港区工信局局长苏文举表示,泉港区推进“项目提效年”活动,畅通挂钩领导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实时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拓展市场、转型升级、产业配套、人才引育、用工招工等领域的困难问题,及时调度解决,推动项目顺利推进。今年年初,区委主要领导在走访中了解到,挂钩企业福建联合石化有着环境合规办公楼及档案中心项目用地等方面的帮扶需求。通过协调推动,用地前期审批问题正在加快推进中,联合石化2#常减压装置节能改造项目已被列入省重点工业节能改造项目库,奖补资金后续将落实。今年1月至7月中旬,区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走访132家规上工业企业,分类处置问题、强化闭环管理,已解决问题30个。

要素保障,破解发展瓶颈。泉港区加强全方位要素保障,优先满足重点工业企业增资扩产的用地、用能、环境容量需求,在行政审批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给予优先办理。聚焦集约化发展,近年来通过盘活低效土地、连片开发等途径,落地生成涅普敦产业园、海利森产业园、创億国际高科技智慧园等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产值超过3亿元。下一步,泉港区将持续推进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土地要素保障,服务产业项目落地。

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泉港区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一号改革工程”,塑造“办事不求人,服务在身边”生态,通过“极简化”审批、“全周期”服务、“集成式”保障,大幅压缩审批周期,优化办事流程,提升了服务效率。

——推行“极简化”审批。常态化开展“一企一策促发展”“局长走流程”等专项活动,深化“帮代办”“承诺告知制”等服务举措,大幅压缩审批周期,为1500余家企业开展“帮代办”服务,实现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2/3,减少传递资料50%,减少办事流程38%,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

——推行“全周期”服务。实施“一套人马跟全程”工作模式,区领导“一对一”精准挂钩280个重点项目,协调解决百宏化学用地征收、国能热电供能优化等关键问题79项,实现项目从洽谈、签约到落地、投产的全周期闭环管理,国药凯丽康项目一周内完成注册备案,北瑞药业实现从洽谈到开工耗时不足5个月。

——推行“集成式”保障。以竣工备案时间节点,整合全周期验收建议,对项目竣工验收流程实行上门辅导、集成服务,通过排布计划、调整进度、完善验收方案,实现产业园区项目进度优化60%。百宏化学新材料产业园、天辰新材料产业园今年7月已部分投产,预计今年产值共计20亿元。

锚定“千亿石化集群”目标,泉港正以突围之势破局,以融链之策聚能。从技改投资高速增长到创新平台成果涌现,从产业链协同耦合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这片热土正将“压力”化为“动力”,变“潜力”为“实力”。未来,随着更多项目投产、企业成长、链条完善,泉港必将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领跑,为泉州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提供坚实支撑。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