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聚焦泉州»正文

在“海峡第一村”,台胞为“十五五”规划踊跃建言,“心声”成“新程”——一场跨越海峡的基层民主实践

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5-08-14

 

“围头连两岸 共绘融合图—台胞建言‘十五五’规划专场座谈会”现场,大家畅所欲言。

泉州网8月14日讯(融媒体记者 许钹钹 张沼婢 陈云青 林达鑫 黄怡/文 受访者/供图)海风裹挟着咸涩气息,掠过“海峡第一村”——晋江围头村。这个距离大金门岛仅5.2海里的渔村,正以一场全程公开的共商之举,让台胞的期盼写进时代规划。昨日,在该村的村委会会议室,“围头连两岸 共绘融合图——台胞建言‘十五五’规划专场座谈会”举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彰显,基层民主的实践成为连接两岸、共赴未来的纽带。

 

“我爱围头—闽台乡见乡创、净街清滩”行动开展

情感融合

从“异乡客”到“共议者”,民主参与暖人心

目前,泉州市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工作正在开展。围头村这场专场座谈会,成为一场生动的基层民主实践。围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水平开场直言:“请大伙儿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也请大家聊聊咱们村的下一个五年规划怎么做?”话音未落,台胞们便你一言我一语聊开了,从农产品创意加工到台青创业扶持,从打造围头“小垦丁”到两岸“养殖+文旅”融合,10多条建议带着温度和激情被提了出来,现场记录员逐条录入。

来自台中的卢昕橙一手打造的民宿“红娘客栈”已落户围头村,红砖古厝里客房、共享茶室都已收拾妥当,庭院中的花草还有待整理。她提出“保留传统,坚持创新”的建议,在保留围头当地传统和历史文化的同时,将台湾的料理、饮品、手工、文创等元素融入,融合创新发展。这成了当天大家热议的焦点。

“成为‘十五五’的建言者,让我们更有归属感。”卢昕橙深知,唯有真正把围头当家乡,才能创造并共享发展成果。在她建的“我爱围头”微信群里,除了讨论乡创点子,大家还会相约清洁古街、净化海滩,“在这里,我们和本地村民一起见证规划从纸面一步步落到地上。”

历史融合

从“围头新娘”到“共绘新篇”,民主接力连血脉

第一代“围头新娘”洪玉蝉一直积极促进两岸融合交流。她的家庭本身便是融合的缩影:父母曾经历1958年“炮击金门”的硝烟,她1989年到台湾桃园安家,如今一家三代都有“大陆新娘”。洪玉蝉的儿媳妇是一位晋江姑娘。大孙子刚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毕业,在学校邂逅了一位山东姑娘,两人喜结连理到台湾桃园发展。二孙子在台湾读大学,小孙子蔡正钰在南京读大学,“三个孙子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正’字,就是希望他们堂堂正正做人,做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暑假返乡的蔡正钰在座谈会上带来了“05后”的新思考,他认为,可以走一走互联网新媒体的路线,让更多年轻人通过新媒体来推广自己的家乡,打造长红的网红点,增加围头热度。

村史馆里,当年炮战的弹片静静陈列;不远处的围头港——这座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一类口岸、可停靠10万吨级集装箱船的码头,如今常有两岸货轮往来穿梭。历史脚步向前,融合势不可挡,发展正当其时。

 

台胞与围头村民一同清洁古街,维护乡村环境。

发展融合

从“各自前行”到“共治共享”,民主落地见实效

从座谈会场望向不远处的围头港,“融合”已是具体可感的场景:满载台湾日用品的船只靠岸装卸,金门供水工程管道静静延伸,台青创客空间里键盘声此起彼伏。

来自金门的洪超雄是围头村“三年免租、二年减半”等台青创业优惠政策的首个响应者。2022年,他注册本土商标“贝鲍围”,深耕围头当地海产品深加工,研发的鲍鱼罐头、紫菜等产品成了两岸电商平台的抢手货;2023年10月,其创办的晋江市瑞桥贸易有限公司入驻八二三台青创业驿站,站内陈列的金门一条根、菜刀、高粱酒,与围头的鲍鱼罐头、虾皮相映成趣,还有他特意以围头景点为原型设计的游戏,成了展示两岸风物的展台。

在围头深耕多年,洪超雄不仅自己的事业稳步发展,更加入了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陪护团队,帮助从台湾初到泉州创业的青年完成公司注册,从政策解读到手续办理全程陪同,连办税系统操作都手把手教学。“把台湾乡亲装进大陆发展的同心圆里,大家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客人’,而是两岸一家亲,一起闯市场的‘合伙人’。”

围头村的这场基层民主实践,是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体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当台胞的身影出现在座谈会,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商共建为路径的两岸融合之路,正在“海峡第一村”坚实铺展。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洪水平指着村委会会议室墙上的两岸共议事项清单,上面既有已落地的水产养殖项目,也有待推进的文旅合作计划,“这些台胞的‘笔迹’,就是制度优势最生动的证明——当两岸同胞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跨不过的海峡,没有达不成的愿景。”

洪水平介绍,围头村用20年完成乡村事业建设、乡村产业培育、乡村企业共融三步走后,即将迈向两岸融合、乡村振兴的“强村路”。蓝图里出现一个个台湾同胞的声音,两岸共同的未来有了最温暖的序章——在围头这个起点,“心声”终成“新程”。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