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偶遇“多巴胺调色盘” 承包你的朋友圈C位
在泉州偶遇“多巴胺调色盘”
红、黄、白、灰等各种颜色的墙吸睛又出片,承包你的朋友圈C位
在泉州这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里,每一面墙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种颜色都诉说着一段独特的历史。
漫步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的博物馆,红、黄、白、灰等各种颜色的墙吸睛又出片,为市民游客带来绚丽多彩的城市记忆。
砖红色的墙
热情与传承的象征
砖红色,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颜色之一,它在泉州的古厝、寺庙和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

晋江市梧林古村落的闽南红砖古厝(李雅真 摄)
闽南红砖古厝的外墙多采用石构墙裙和红砖砌建,红砖所呈现的红色原是宫廷色,古代除皇家宫殿、庙宇及宗祠一类建筑外,庶民建筑不得使用。但闽南人依着“开山劈海”的心理,开风气之先,在传统建筑中大胆使用红砖。
门楣窗框镌花刻鸟,砖木墙石巧饰浮雕,既有传统民居的对称严整,又有华丽古典的色彩表达。工匠们砌墙时,还巧妙运用烧窑过程中产生的规律性的两三道黑紫色纹理,使建筑的立面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和韵味。

砖红色在泉州的古厝、寺庙和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
在泉州,像开元寺和承天寺这样的历史名胜,红色的墙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打卡拍照。红墙树影,头饰簪花,展现出闽南特色文化与传统美学碰撞出的独特魅力。
此外,还有那充满生活气息的大街小巷中的古厝红砖墙,见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黄色的墙
既有沉淀又有现代演绎
黄色,象征着闽南风情的传承。在泉州的古建筑中,黄色墙体和瓦顶随处可见,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而在当代,黄色的墙也有新的体现。

承天寺里,黄墙与竹子相映成趣。
穿过承天寺“月台别院”的门,你会被一片黄墙吸引。这里的黄墙与竹子、银杏相映成趣,仿佛走进了一幅山水画。
在寺内,还有一处黄墙、佛塔与植物的组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庄严。

泉州工艺美术合作社的苏式主体建筑以明黄色为基调,充满年代感。
在泉州工艺美术合作社,黄色的墙则有着新的演绎。这里修旧如旧的苏式主体建筑,以明黄色为基调,充满年代感,成为古城打卡新地标。
黄色的墙,不仅是建筑的外观装饰,更承载着泉州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在过去,这里走出了许多“国宝级”的非遗大师、工艺美术大师,各种工艺精品畅销海外,开创了泉州工艺史的繁荣昌盛局面。
灰白色的墙
自然与质朴的体现

灰白色花岗岩建造的泉州民居
闽南地区盛产石材,灰白色的花岗岩因其强度高、材质均匀而被大量用于泉州民居的建造。在泉州的厝式建筑中,台基、柱基、墙体、窗框、台阶和门枕石等部分,很多都是由白色花岗石建造而成。
这些灰白色的墙体,不仅美观坚实,还能够防止多雨潮湿的气候对建筑外表和地基的侵蚀损坏。

灰白色的蚵壳厝是泉州沿海人民智慧的结晶(李雅真 摄)
还有一种特殊的墙体——蚵壳厝,是用沿海盛产的牡蛎或贝类的壳作为墙体砌筑的材料。
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独具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在泉州的蟳埔村一带分布,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更是泉州沿海人民智慧的结晶,见证了人们与海洋相依相生的历史。
其他颜色的墙
多彩生活的点缀
除了红、黄、白、灰等主要颜色的墙,泉州还有一些其他颜色的墙,它们如同多彩生活的点缀,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东亚之窗文创园的彩虹墙是一处亮眼打卡地
东亚之窗文创园的彩虹墙是一处亮眼打卡地。游客们爱在此拍照,让多彩墙面成为背景,定格旅行美好;文艺爱好者也常驻足,感受色彩碰撞出的艺术张力。
花巷天主教堂的粉红色外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色。教堂主体为哥特式风格,但在粉红色外墙的包裹下,少了几分哥特式建筑常见的冷峻,多了几分柔美与可爱。

近期,在不少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点赞泉州这座城市处处有惊喜。图为鲤城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内,一处动漫风格的墙绘成了网红打卡点。(陈晓东 摄)
泉州不同颜色的墙,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闽南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泉州丰富多彩的城市风貌。
当你漫步在泉州的街头巷尾时,不妨停下脚步,细细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墙,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吧。
责任编辑:苏慧敏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