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须关注企业需求
编者按 近 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学生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对高职学生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上。为此,今年暑期,由 本报教育部发起,有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五位院校长参与的“‘5+N’高等职业教育校长微论坛”以此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普遍较高,这些都直接指向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院校长们反思了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提出了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建议。
高职教育呼唤质量意识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振洪:
高职院校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优质生源、办学经费、社会关注和支持力度、师资团队、特色专业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
当前,高职院校办学仍然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如特别强调就业导向和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人为本、质量文化建设不仅没有真 正地落实到我们的办学理念中,而且也没有全面地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过程中,导致高职教育竞争力较弱,社会认可度不高,魅力不能得到应有的体 现。
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面不宽等问题。追究其原因,这些都直接指向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
对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岗位职业素养分析,归纳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将职业素养养成贯穿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建立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要把校企之间的深层次合作作为加强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
从发展的眼光看,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最终将落在学校质量文化的形成上。质量文化建设,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树立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二是提高 院校长的质量文化建设能力,三是加强物质、行为、制度等文化建设,四是让追求质量、改革创新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如不断探索专业培养的独特载体、途径、方 式与方法,形成一批职业导向、素质贯穿的优质课程,通过课程文化的感染力来承载专业教育的人文理想和职业追求。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