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曝光»正文

网络外卖 用户井喷背后有隐忧 方便熟人还是宰熟人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5-12-02

 

朋友圈的外卖美食看着诱人

熟食卖家自称无奈 造假价高品质难保

在开始做微商之前,从西北来泉州的小伙子小林一直在泉州的多个餐厅兼职。去年,微商的红火让他心动了。“当时想,自己在餐厅打工了好几年,对烹饪有一定经验,家乡好吃的美食也多,在微信上卖应该有销路。”他说。

然而,现实的“残酷”让刚刚起步的小林有些手足无措。微信上的朋友少;做出的菜式似乎不那么对泉州人胃口;定价高了卖不出去,低了又怕砸了招牌……刚开始创业的两个月,他一直处于“倒贴”的状态。

“后来,有专门做微商的网友告诉了我门道。我开始疯狂地加入各种微信群,尤其是微商群。微商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开始有不少人帮我转发产品。还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得营造出一种自己生意很好的样子,消费者有从众心理。于是我和朋友做了一些假的聊天记录,每天到点就发朋友圈告诉大家今日售罄,可预约明天的菜色。价格不能定太低,低了大家就会觉得原料不好,普通的材料也得当成高级的材料卖。”小林说。

打开小林的朋友圈,几乎都是与外卖有关的信息。“各位亲不好意思,今日售罄,明天赶早哦!”“晚上九点了还在送餐,老板到现在还没吃晚饭呢,大家心疼吗?”……在自我“炒作”中,他的生意有了起色,还拥有了一些忠实粉丝。

“说实话,生意好了,买菜做菜的时间少了,选材和烹制上的确没有刚开始用心了。有了一定的客户群后,我就提价了。虽然对于客户来说实惠少了,但是我也得有赢利才能继续撑下去。”小林说。

现在,有时候小林会被当成“御用厨师”,被邀请到客人的生日聚会、朋友聚会上现场烹饪。随之知名度的提高,小林的“身价”涨了好几倍。说起最初创业的日子,他有些感慨,说起如今不再那么“实诚”的做法,他觉得自己也是“身不由己”。

熟人也不一定靠谱 被“宰”了只能认栽

市民杨先生平均每周有三次会向一个未曾谋面的微信好友订餐,然后通过跑腿公司送餐。在他的生活里,这位微信好友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他都会翻看好友发出的菜谱,有时候来不及订已经售罄。

“这位好友主要卖的是海鲜,可以代加工的那种。他是我一个同事的朋友,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但觉得熟人应该是靠谱的。更重要的是,叫餐比自己出门买菜,回家煮菜要方便多了。如果食材安全卫生,贵一点也能接受。”杨先生说。

事实上,他很早就发现了这位靠谱的朋友定价上有些过高,但却始终治不好自己的“懒症”和“熟人依赖症”。

据杨先生介绍,一份用料普通的水煮海鲜,市区一些川菜馆里的价格多在88元,可是这位微信好友却要多收50元,其他菜品的价格也比实体店内要贵30元—50元不等。“不能说他的用料是最好的,但起码不会是很差的,我甚至在他的店里叫过龙虾。微信上买东西,靠的就是熟人的推荐和信任。”

市民王小姐却被熟人“宰”过。“叫了一份生蚝,等了好几小时也没送来,送来以后发现其中有两个很不新鲜。因为是熟人,她说了句不好意思,我也不好意思追究了。”王小姐很无奈。

有的期盼部门监管 有的烦恼行业规范

“应该管管了,不能让少数‘没良心’的微商坏了所有微商的名声。”市民曾小姐是一位做蛋糕的微商,如今她已经从网络走进现实,到厦门开办了属于自己的烘焙工作室。

在她看来,监管是非常必要的。“私人烘焙所需的原料都非常重要。在微信上卖的蛋糕,大多比实体店里卖得要贵一些。消费者愿意多花钱购买,看中的就是材料和健康。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不排除部分微商选择不好的材料,或者制作过程不够规范卫生。”曾小姐说。

“消费者为什么要到你这买海鲜?因为小年轻不懂得挑,甚至吃不出什么差别。哪种好哪种不好,我自己就得把关好,保证卖出去的都是好货。但是,很多人无法理解我的定价,他们认为有其他人卖得更便宜。卖得便宜的不一定品质不好,可是大家也得多个心眼。我希望整个行业能够更规范一些。”卖海鲜的微商刘先生说。

然而,也有部分微商怕严格的监管将阻碍事业的发展。“中秋前后,我每天要做几百个月饼,做都做不完,更别说包装了。这种时候只能请临时工来帮忙,可是这些人大多没有健康证。短短几天,让人家办健康证也不现实。”一位做烘焙的微商陈小姐说。

更让部分微商烦恼的是,随着部门对微商监管越来越成熟,他们的厨房是否能够达到卫生标准不得而知。不同于实体店铺,这些微商多“蜗居”在家中厨房做菜,有些甚至是租房专门用来制作食品,随着行业的进一步规范,他们势必要经历新一轮的“阵痛”。

朋友圈卖食品别任性 乱发广告可能被重罚

鲤城区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工商总局已经与微信方面开展合作,下一步将对微信公众号的广告发布进行监管。但对不属于公共开放平台如朋友圈等私人领域,暂时监管不到的,如果接到举报,工商部门也将对其进行查处。

目前,在朋友圈上发布广告,销售商品在监管上还存在法律方面的规范和障碍。但是,如果市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现虚假广告,并且线索清晰,可以拨打12315举报。

“目前,很多人会帮忙朋友转发商品信息到朋友圈里进行推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转发者同样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所以千万别好心办坏事。发布虚假广告,最高可罚款百万。”工作人员表示。

来 源:泉州网-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相关新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