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时政要闻»正文

泉州召开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郑新聪康涛参加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2-03

“精准扶贫”如何精准?

——《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解读

近年来,我市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容易脱贫的早期已脱贫。脱贫攻坚越来越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最后冲刺阶段。目前全市仍有15万贫困人口,占乡村人口2.9%,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老区,以因病、因残、因灾致贫为主,脱贫难度大。

在此背景下,市委出台今年2号文件《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本报记者 郑意凡

扶持谁?

建立贫困户全面核查、建档立卡、滚动管理和脱贫跟踪机制

我市将以2015年底前现行市定贫困标准和现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贫困和低保人口进行全面核查,并建档立卡、建立台账,摸清贫困人口结构、贫困程度、贫困原因、脱贫能力、是否享受低保等,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做到应进则进,应保尽保,应退则退。

扶贫对象的认定要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严格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对脱贫人口的认定也要严格执行各类程序。对贫困人口实施每年至少一次的滚动管理,有进有出。在贫困人口进退识别、建档立卡等关键环节,乡镇党政主官要签字确认,县级党政主官要签字审核。严格脱贫验收办法,坚决杜绝“假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现象。

谁来扶?

建立部门、乡镇、企业、干部、农业科技人员五种挂钩方式

我市将实施五种挂钩帮扶方式:每年确定30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由市直部门挂钩帮扶,每村捆绑扶持资金100万元,选派优秀干部开展2年驻村帮扶;今年起,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包干到户,结对帮扶,力争1—2年让挂钩贫困户实现脱贫;沿海30个发达乡镇(街道)结对帮扶30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结对帮扶贫困户1000户以上;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建立一批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

县乡党政主官须走遍所有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

文件要求,县级党政主官要走遍所有的贫困乡镇、贫困村;乡(镇)书记、乡(镇)长要走遍辖区所有贫困户。各级将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建立督查制度。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区将被问责,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将被约谈。扶贫开发工作的绩效考核,作为干部选拔重要依据。

怎么扶?

市级每年设1亿元扶贫专项资金

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省定建档立卡181个贫困村、市级扶贫开发30个重点乡镇和300个重点村,在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就业”、“贫困户小额贷款贴息”、“造福工程”和“特殊贫困群体人员精准救助”等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产业造血:争取每户都有一个以上脱贫增收项目

市扶贫专项资金每年将重点扶持省、市扶贫开发重点镇村,用于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特色现代农业基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力争做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脱贫项目。

同时,为低收入农户创业提供优惠贷款或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有千户以上贫困户的县(市、区)将全面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为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无抵押担保贷款。

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村集体发展创收项目,确保到2018年省定建档立卡181个贫困村村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到2020年,消灭村财收入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就业扶持:每年培训贫困劳动力3000人次

我市计划每年培训农村贫困户劳动力3000人次、转移就业3000人。将农村贫困户劳动力纳入“就业创业证”登记范围,提供优惠政策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用人单位吸纳贫困劳动力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贫困劳动力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在泉创业、灵活就业,其本人或招收的符合条件人员,也可享受该补贴。

低保兜底:低保与扶贫标准走向“两线合一”

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措施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将全部纳入低保给予兜底保障。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到2018年低保标准和现行市定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医疗救助: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获全额资助

建档立卡贫困户将被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给予全额资助。今年医疗救助对象的筹集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各类基本医疗保险、救助资金补助后仍有困难的,给予重特大疾病救助。对大病致贫的特困群体人员进行叠加救助。

造福工程:每年搬迁安置4000人

今年起,市级造福工程加大实施力度,每年搬迁安置4000人,补助标准每人3000元。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补助3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县城、集镇、工业园区、中心村安置搬迁群众,帮助就业,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来 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