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千年南音润童心 刺桐新韵咏传承——泉州市青少年宫《福盈刺桐城》节目荣获全国“群星奖”

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5-11-05

 

12位小演员中,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9岁,他们用纯真的歌声和娴熟的技艺征服观众。

泉州市青少年宫《福盈刺桐城》节目荣获全国“群星奖”,时隔15年泉州再度荣获这一国家级群众文化最高奖项

泉州网11月5日讯(融媒体记者 刘玉红 张九强 通讯员 曾昭署 庄稼青 黄娟娟 文/图)昨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第二十届“群星奖”颁奖活动在重庆隆重举行。由福建省文旅厅、泉州市文旅局组织选送,泉州市青少年宫创编的群文作品南音表演唱《福盈刺桐城》脱颖而出,成功摘得本届“群星奖”。“群星奖”是目前我国群众文化艺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政府奖,由文化和旅游部设立,每三年评选一次,旨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推出优秀文艺作品。这是泉州自2010年以来,时隔15年再度荣获这一国家级群众文化最高奖项。

该作品在冲刺“群星奖”过程中,省市文旅部门、曲艺舞蹈专家多次现场观摩作品并提出提升意见。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节目艺术质量的肯定,更是对泉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青春路径”的成功印证。

一曲新词 千年古韵焕新生

《福盈刺桐城》并非普通的少儿文艺节目,而是一次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节目以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为载体,融合闽南打击乐与现代舞台表现手法,由泉州市青少年宫南音艺术团的12名中小学生倾情演绎。他们在传统曲牌“短滚”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以童声演绎古调,以节奏激活历史,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古港辉煌与“满城刺桐映红霞”的当代风采娓娓道来。

节目中,四宝、响盏、扁鼓等传统打击乐器的明快节奏与琵琶、洞箫的悠扬旋律交织,既保留了南音的古朴神韵,又注入了现代审美的活力。孩子们用纯净的嗓音和灵动的表演,勾勒出从“三朝巷,‘留公威名’四邻敬”到“五里桥,‘海潮碧浪’跨长虹”;从“六井民风话桑田”到“七色彩虹挂‘朝天’”。音乐与景物交融,历史与现实对话,创造出丰富的审美层次。

非遗传承 从公益课堂到国家舞台

《福盈刺桐城》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泉州市青少年宫多年来在非遗传承路上的深耕不辍。成立于2017年的侨乡少儿艺术团南音团,从最初仅有1名教师、23名团员,发展至今已拥有7名教师、120名团员,累计开设南音公益课程超6000课时,培训学员逾14万人次。

这些数字背后,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老师对传承的坚守。在《福盈刺桐城》的创排过程中,小演员们利用假期进行高强度集训,上学期间则每晚从晋江、南安石井等地赶往排练场,跨越地域的限制,只为共同守护千年雅音。这种“非遗传承的青春接力”,正是南音得以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根本动力。

硕果累累 从丹桂奖到群星奖

作为泉州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力量,南音团始终坚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在各级领导及多位专家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屡获佳绩:

◇2021年,荣获第四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省赛一等奖;

◇2022年,入选第十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

◇2022年,荣获第五届“丹桂奖”省级一等奖;

◇2024年,荣获第六届“丹桂奖”省级一等奖(第一名);

◇2024年,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

◇2025年,荣获全国第二十届“群星奖”。

这一连串的荣誉,不仅是艺术水平的体现,更是“南音进校园”35年深耕实践的生动缩影。

古韵新声 正在延续的千年之旅

《福盈刺桐城》的成功,是泉州非遗传承的“青春样本”。据泉州市青少年宫负责人介绍,除南音团外,泉州市青少年宫侨乡少儿艺术团还包括民乐、舞蹈、高甲、木偶、视觉艺术等分团,形成近400人的全新阵容。艺术团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通过继承与弘扬泉州非遗,组织开展公益教学和艺术实践,培养青少年的艺术素养和文化自信。

各分团在比赛和表演中均获得不俗成绩。除了南音团外,舞蹈团原创舞蹈作品《遇见中国白》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白瓷为创作元素,通过舞蹈形式展现这一非遗的独特魅力;高甲团先后完成《胖丑游春》《许仙说谢》《梨园初盛》等经典与创新剧目的编排,团队多次受邀登上省市各级文艺舞台;提线木偶团创作排练了《嘉礼迎春》《木偶庆六一》《晏子使楚》等节目。

多年来,艺术团成为泉州市“六一”晚会、春节晚会等重要活动的常驻演出团队。

当“福盈刺桐,再续千年”的歌声从山城重庆传回东海之滨,大家为之振奋。泉州市青少年宫将继续秉持初心,推动南音、高甲、木偶等非遗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让千年雅音在青少年的心中,生生不息,永续回响。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