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那些逐渐淡出视野的古桥
由宋以降,海上丝绸之路为南安带来了经济繁荣,故而建桥颇多。这些桥梁两岸以前往往是南北货物的贸易集散地,熙熙攘攘,不过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今已盛况难再。南安现存古桥梁数量众多。古桥悠悠,溪水潺潺,桥梁见证了千载兴衰,一段桥梁可能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笔者偶拾其中几座,略述一二。
双卿桥旁有清代题刻
故人情谊双卿桥
双卿桥,俗称“下马桥”,位于南安丰州镇环山村水吼自然村村口,地属赤崎自然村,距离现今清境桃源景区约300米。由于其位处唐大学士韩偓墓与唐丰州桃源傅氏始祖傅实墓之间,因而得名“双卿桥”。现双卿桥,属单孔石梁板桥,南北走向。桥上架有两条古石板用于通行,桥板长约4.2米,宽1.6米,厚有20厘米;桥墩以条石砌成,桥板距水面约为4米左右。桥前原有古道,后随年岁更迭,淡出人们的视线。
韩偓是晚唐重臣、诗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官至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承旨。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韩偓入闽,隐居南安。傅实为晚唐将领。时值黄巢起兵,军陷福建,朝廷为保障海外赋来源,遂遣越国公入闽,越国公举荐傅实为辅佐。傅实以光禄大夫检校尚书仆射衔,带兵进驻周井堡(今丰州桃源村)。后择周井堡、武荣州署故地建唐王宫,内奉唐太宗神像,傅实也成为当地傅氏始祖。
双卿桥旁有清代留下的古桥题刻,楷书“㕠(shuāng)卿桥”三字,上款“乾隆壬辰春”,落款“桃场颜世缨建”。“㕠”为“双”的异体字。在该古石刻附近共有三个颜姓自然村(即杏田、水吼、赤崎自然村),俗称“直岭三颜”。在古代,葵山上的环山村属南安县三都直岭乡,是宋之前泉州通往永春、德化古官道所在地。永春古时又称桃场、桃林场、桃源等。颜世缨捐修古桥,并以“双卿”命名之,当是为敬重韩偓、傅实这两位先贤。“卿”可指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亦可作对人的敬称,如称古人尊荀子为“荀卿”等。
鲤鱼桥位于南安市官桥镇内厝村东北角
时光定格下的鲤鱼桥
鲤鱼桥,位于南安市官桥镇内厝村东北角,距北宋兵部尚书高惠连墓约1公里,距忠烈公殷比干纪念堂约300米。这座桥始建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初为木结构,是官桥镇最早的古桥梁建筑之一。清康熙丙申年(1716年)由禄卿乡弘启募修重建,改为石墩石梁桥结构,单边船形墩,共有四墩三孔。桥长14米,宽度2.3米。百余年后,清同治乙丑年(1865年)重修,重修时进行增高、续长。
早年民间传说:当地东溪中有鲤鱼精作怪,于是筑桥镇之,因而得名鲤鱼桥。桥初成,人行其上常无故掉落溪中,大多身亡。于是,当地百姓惧之,不再靠近鲤鱼桥,此桥逐渐荒芜。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有风水名家姚道仙经过此桥,觉其阴气太盛,于是指点附近村民在桥东建一宫庙,用于镇邪。当地百姓听从,于是桥头便有了一座土地公宫。之后,该桥恢复平常,再无坠溪事故发生。鬼神传说,多为民间闲谈。不过现桥之东侧有两棵老榕,苍拔清幽,树荫下有东西坐向的“保安宫”,其内供奉的确实是土地公。宫前右侧有一方花岗岩质清代重建记事石碑,其高约1米、宽0.4米,碑额镌刻“皇清”二字以及“双龙戏珠”浮雕。碑文已有些许模糊,内容为:“粤稽斯桥之建,由来已久,溯厥始基创造不知年代。至我大清国朝康熙丙申年,禄卿乡族祖弘启公募修重建。迨转其后,日引月长,基倾址坏,又经数十年矣!而溪水汪洋,今倍于昔,熙来攘往,不免就浅就深之苦。予也目击心伤。爰召石匠增高继长,修之筑之,以便行人之往来,云尔是为之记!同治乙丑年(1865年)□月,莲里林迺辅立。”
今鲤鱼桥东侧不远为梧茂自然村,西侧500米左右为国道324线。石桥属东西向横跨,下为东溪,当地古有地名“莲湖境”。近代,由于道路一次次增高,现石桥位处较低凹处。可能是如今所处位置的缘故,很少路人发现这座鲤鱼桥的存在。鲤鱼桥桥面石板原刻有楷书“丙申年林弘啓募重建”。鲤鱼桥曾是村与村之间的交通要道,如今趋于偏僻。繁华远去不再,时光悄然定格。距鲤鱼桥约600米的地方,有着另一方碑记,其为《莲湖桥碑记》碑。据当地老人介绍,这里曾有一座“梅花古桥”,惜于20世纪70年代毁没。
四都溪水清澈
潘坑自然村有一座潘坑古桥
泗洲佛与潘坑桥
南安市洪濑镇东林行政村潘坑自然村有一座潘坑古桥,现今保存较为完整。其始建于宋代,南北走向,为三墩四孔石构梁桥,架设于四都溪上。桥墩条石铺砌,单向舟形墩,长6米,宽3.4米,墩上石条呈出挑以承桥板,两桥墩相距8.1米。桥面由五条大石板铺成。北侧桥头立有一方体石刻,长0.48米,宽0.5米,厚0.38米,正面阴刻一圆拱形龛,龛内浮雕一端坐的泗洲佛像。2012年,潘坑古桥被南安市人民政府列为“南安市不可移动文物”。
据《南安县志》载:“潘坑桥,在四都。清乾隆六年(1741年),监生傅奏功重建。”而今桥头两端立着三棵老榕树,古桥常年为树荫遮掩,如处于人间秘境,不仔细寻找,很容易被忽视。桥旁有一道完整的石台阶曲折向下延伸,游客可走到下方观察桥梁与桥墩。那桥墩为条石横竖交替上下铺砌,呈尖头方尾形,尖头朝上游。阳光透射下,有光影在四都溪中跳动,偶尔映照在鹅黄色的桥墩上,仿佛是零星的古老符号。
潘坑桥桥头的泗洲佛像深受村民崇敬。该座神像颇具特色:佛像周身上彩,主要为“红、绿、黄”三色。面态沉静,眼神平视前方,给人如在世外的感觉,又觉亲切平和。据资料显示,早在宋元时期,泉州便有泗州佛信俗,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当时,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兴盛,海上丝绸之路大发展,各种教派相继到泉州传播,建造活动场所,并与当地民俗相融合,逐渐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在我国东南沿海,泗州佛被誉为“男像观音”,是早期的海神;又有说其是商业保护神,因而水运码头附近多有供奉。
杏田桥桥洞早已被众多绿植所遮掩
凤聚塔建于清乾隆年间
凤聚塔下的杏田桥
杏田桥,位于南安市向阳乡杏田村以南约300米处。有资料显示:该桥始建于清代,呈东北西南朝向,长3.1米,宽2.6米,为单孔石拱桥,辉绿岩石质,拱洞高2.2米。另悉,杏田古桥位于凤聚塔下,原桥梁上有栏杆、石狮。近代修缮时加宽、加高了桥面厚度。古桥现有水泥围栏,桥上有两尊辉绿岩石狮。其桥洞早已被众多绿植所遮掩,看不见了。桥的上游有筑坝,周边人烟稀少。雨后前往,桥下流水并不多,溪水甚是清澈。
在杏田古桥头有一块保护石碑,那是2012年南安市人民政府为离桥不远的“杏田塔形墓”所立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碑。沿着保护碑边上的石阶向上走,不到百米,便能看到凤聚塔。这凤聚塔自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起,便屹立于此间。它是辉绿岩石质,为六层六角实心塔,攒尖顶,串珠式塔刹,高约6.7米。二层阴刻有楷书诗一首,曰:“天开胜概地钟灵,毓秀发祥凤聚名;塔耸凌云镇谷口,预知奕转起文明。”其四层有一尊佛像浮雕。雕像虽被岁月风雨侵蚀,如今略显模糊,但整体保存较为完好。民间传说此塔曾引得百鸟之首凤凰来翔,故名“凤聚塔”。它是当地百姓世代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兴旺发达的“心灵媒介”。凤聚塔与杏田桥的相聚,有着相辅相成之意。把现实的桥梁铺在脚下,同时又拥有塔一般高耸的信念与祈愿,这大概便是朴实民众诠释生活的方式吧。
东庄桥残桥遗址
历尽坎坷的东庄桥残桥
南安市霞美镇锦堂自然村有一座东庄桥残桥遗址。据介绍,遗址地为南安市与鲤城区交界处,古桥原处于锦堂村通往鲤城区新塘的仙塘古道上。古桥所在地旧名“锦堂洋”,古时这里曾多次出现内涝现象,故旧有数座桥梁,但多为时光洪流卷走。东庄桥历尽坎坷,坚守原地,但也只留存下“残躯”。
据介绍,古有石质“重修东庄桥石路碑”立于东庄桥桥头。后来桥碑落入溪中,也成了残碑。有学者表示,该重修碑刻于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碑约1.5米高。碑文记载着当地古有“鲎靴坑”桥,此桥多次被洪水冲击,导致倾斜,有垮坍危机,于是当地乡贤对其进行重建。由于在重建过程中所得捐款颇丰,以至于重建“鲎靴坑”桥后仍有余款,于是一并重修了东庄桥及石板路130多坎。在此次重修中,东庄桥被垫高三尺多(1米多)。不过,现如今东庄桥的桥头、桥尾均已无觅。从桥碑内容可见,东庄桥至少始建于清代,有可能还在更早的朝代。东庄桥遗址于2012年12月被南安市人民政府列为“南安市不可移动文物”。
东庄桥旁,现有石台阶可让人行近溪水,那或是旧时为方便船只靠岸所建。东庄桥,牵系着古代交通、水利、慈善公益事业等,是历史遗留下的印迹。
《重修大坑桥记》碑
大坑桥与爱乡路
南安市丰州镇大坑自然村有一条爱乡路,爱乡路即是入村路,它与村口一座双孔石桥相连。这座双孔石桥名为“大坑桥”,现今桥下流水不多,其上游有仙人井水库,下游有后田村。大坑桥桥头今立有三块新旧石碑。其一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所镌《重修大坑桥记》碑,上书:“大坑桥系泉永通衢,倾坏百余年。每大雨水涨,行人病涉。予目击有感,□囊重修,所雇诸工皆同里人之奋力不怠。功竣。谨勒其事于石。北门城边□□,其□炳锽□造。同治八年腊月,里人怀恒傅炳尉立。”该碑高1.16米,宽0.48米,字为楷书。文中提及的傅炳煌,字涵伯,号雪湖,世居丰州桃源铺,年少登科,曾是桐阴吟社的社员。
桥头第二方石碑为《续修大坑桥记》碑,1912年所立,高1.47米,宽0.58米。碑文有“是清……前清同治八年,水尾……”等字样,余则难以辨认。桥头第三方石碑为现代的《修建爱乡路碑记》碑,1984年所立,上书:“大坑桥,公元1994年立,仰沯先生建。”旧时,大坑村只有数条羊肠小道。傅仰沯是大坑村华侨,为方便乡民出入,捐建了桥边的这条爱乡路。
桥梁与道路,从来不言不语,然而它们身上蕴含着的公益慈善光芒,却是永远不会消散的。
(备注:文中“□”为缺字或模糊字。)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